[实用新型]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2783.9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平;吴斌;赵汝涛;刘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G01K7/1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孙英杰;陈亮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 显示端 传感器 线端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芯片 温度传感器 碰撞试验 数据采集 无线信号 电动车 接续器 信号线 电力线载波通讯 电磁屏蔽区域 内温度传感器 无线方式连接 安装方便 采集信号 测试效果 连接数据 温度信号 防缠绕 耐高温 处理器 布线 车体 显示器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该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适用于电动车碰撞试验,包括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芯片及与所述传感器芯片连接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耐高温防缠绕且长度大于等于6m;传感器集线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和显示端,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器;无线信号扩展接续器,以无线方式连接传感器集线端,并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方式连接数据采集和显示端;在电动车碰撞试验中,数据采集和显示端通过无线信号扩展接续器接收由传感器集线端获得的温度信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能完成车体内温度传感器的布线,其采集信号能够跨越电磁屏蔽区域,安装方便,测试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碰撞试验用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所采用的锂电池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撞击,引起变形和挤压形变,进而引起火灾事故。因此在电动汽车碰撞试验中,以及试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例如8~24小时内,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温度的监控和记录,如果出现异常则发出警报。因此,温度采集监控系统和温度传感器需要固定在电动汽车上与被测车辆一起经受碰撞,该碰撞测试需要在碰撞过程和碰撞后都能实时查看和下载温度数据。另外,动力电池有可能跨越布置在整个车身,故需要有很多个温度的探测点才能保证覆盖整个动力电池区域。现有的温度采集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无法做到长达6~7m(米)的多组传感器的布线。当布线加长时,会引入干扰,导致测温失败。此外,碰撞后整个车体可能会被转移至专门的金属屏蔽区域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火灾爆炸,如果以现有的无线方式采集温度信号则在屏蔽室内无法将信号传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能完成车体内温度传感器的布线,其采集信号能够跨越电磁屏蔽区域,安装方便,测试效果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适用于电动车碰撞试验,包括,
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芯片及与所述传感器芯片连接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耐高温防缠绕且长度大于等于6m;
传感器集线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数据采集和显示端,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器;
无线信号扩展接续器,以无线方式连接所述传感器集线端,并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方式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和显示端;
在所述电动车碰撞试验中,所述数据采集和显示端通过所述无线信号扩展接续器接收由所述传感器集线端获得的温度信号,所述温度信号经所述处理器处理后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芯片采用金属铂作为电阻材料,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300~+300℃,测量精度为0.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芯片外采用铝合金封装形成一铝合金外壳,在所述铝合金外壳内填充导热脂,在所述铝合金外壳内并在所述传感器芯片和信号线的连接位置采用环氧树脂封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线具有多股导线,在每股所述导线外部包覆第一特氟龙护套,在多股所述导线外套设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的外围包覆第二特氟龙护套,在所述加强筋和第二特氟龙护套之间设置屏蔽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芯片采用7芯LEMO接头,所述传感器集线端采用LEMO连接器来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集线端具有第一蓄电池组,用于向所述传感器集线端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器集线端内集成具有惠斯通桥路的激励电源、毫伏放大器、滤波电路及无线发射接收装置,所述激励电源用于产生恒压,所述毫伏放大器用于放大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2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