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3086.3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0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周用华;丁志友;杨旭东;张英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31420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上盖 气密测试工装 新能源汽车 压紧机构 下压 接插件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可调节方式 测试 充气端口 对称分布 快速插接 气密测试 气密检测 托盘平面 压紧工装 有效解决 公差 变形的 防爆阀 轮廓度 泄压阀 工作台 鼓包 两套 锁紧 行气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工作台上部设有两套对称分布的压紧机构,在电池包测试前,加入上盖压紧工装,考虑上盖及托盘平面度及轮廓度公差,下压高度采用可调节方式,以触碰到产品上盖为下压点。然后锁紧压紧机构,开始电池包气密测试。配合MSD接插件连接器作为充气端口,解决了在泄压阀或防爆阀安装后进行气密测试的问题,实现快速插接方式,有效解决电池包气密检测时鼓包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气密测试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越来越高。传统汽车污染大,渐渐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快。而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新能源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漏气的情况,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务必需要对电池包进行气密性检测,从而防止电池包电池组因漏气渗水发生短路。在新能源电池包有防水防护等级要求,在整包组装完成后,需要对电池包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电池包的气密性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对整个气密检测系统有非常高的要求。
目前电池包的气密检测,普遍采用正压的方式,在泄压阀或防爆阀未安装前,在安装口加压测试,泄压阀或防爆阀没有加入测试。在目前电池包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对电池包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密度及厚度小的材料运用在电池包的上盖上,对减轻电池包重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因材料刚性和强度减弱,在电池包气密检测时加正压时容易鼓包变形影响电池包的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适应低密度及厚度小的材料电池包的气密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所述测试工装包括一工作台,工作台上部设有两套对称分布的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包括两根对称分布的立柱,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水平分布的横梁,横梁的下方水平分布有一块压紧平面板,横梁的两侧内对称嵌入两个导柱套筒,两个导柱套筒之间的横梁内嵌入一丝杆套筒,导柱垂直向下分布在横梁与压紧平面板之间,导柱的上端设置于导柱套筒内,导柱的下端与压紧平面板固定连接,两根导柱之间垂直向下分布有一根丝杆,压紧平面板处设有一个与上述丝杆下端配合的轴承座,丝杆下端与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丝杆的上部与上述丝杆套筒配合,丝杆的上端设有一手轮,立柱的下端外侧壁处固定设有一直角筋板,直角筋板两侧的工作台表面处分别设有一水平方向快速夹,直角筋板通过水平方向快速夹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上述两套压紧机构呈对称分布,两块压紧平面板亦呈对称分布,两块压紧平面板内侧边缘处均形成一块凸出的凸缘,两块凸缘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气密测试工装,在电池包测试前,加入上盖压紧工装,考虑上盖及托盘平面度及轮廓度公差,下压高度采用可调节方式,以触碰到产品上盖为下压点。然后锁紧压紧机构,开始电池包气密测试。配合MSD接插件连接器作为充气端口,解决了在泄压阀24或防爆阀25安装后进行气密测试的问题,实现快速插接方式,有效解决电池包气密检测时鼓包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MSD接插件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泄压阀或防爆阀的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3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塑料管路零件并检测系统气密性的工装
- 下一篇:一种气压容器密封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