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3406.7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6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刘小辉;肖健;于晓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罩 电池包 防爆阀 密封罩 套住 连接件 气密性检测 连通结构 连接圈 拆卸 连通 气密性检测装置 安装密封 接头使用 壳体密封 外界连通 上密封 套在 桶状 压紧 | ||
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用接头,包括:连接罩,呈桶状,用于套在防爆阀上;密封罩,套住连接罩,用于与电池包的壳体密封接触;连接件,设置在密封罩上,作为接口用于与气密性检测装置相连通,其中,在连接罩和密封罩上设置有连通结构,该连通结构使得连接件通过防爆阀与电池包相连通。因为具有连接罩能够套住固定在防爆阀的连接圈上,而密封罩能够套住连接罩并且和压紧在电池包的外壳上密封,并且通过连通密封罩、连接罩的连接件作为与外界连通的接口,所以,在连接和拆卸时,仅仅需要将连接罩套住防爆阀的连接圈上,然后安装密封罩就可以实现将该接头固定在防爆阀上,并且和电池包连通。该接头使用时,拆卸和安装、使用都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用的接头,具体涉及一种专门用于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用接头,用来和电池包上的防爆阀连接。
背景技术
新能源动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及工作稳定、可靠性直接响到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了预防电池包内电池受到水、灰尘等影响,电池包箱体要求必须进行密封,其防水及防尘防护等级要求达到国家标准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P67或以上。
对于密封箱体防护等级的检测,在GB4208-2008标准明确规定了IP67及以上防护等级的测试方法及要求:防尘测试采用滑石粉在防尘试验箱试验,要求试验结束箱体内不能有灰尘沉积;防水测试要求浸水1米水深,测试时间至少30分钟。按以上标准方法检测,操作复杂,用时较多,检测后箱体粘附有水及粉尘,需要清洁、干燥,检测后处理麻烦,只适于抽样检验,达不到电池包批量生产制程中快速检测的要求,为此行业内在批量生产制程中采用充气或者抽真空并保压一段时间,然后观察是否漏气来验证箱体是否密封良好来验证箱体防护效果。
为了向电池包箱体内充气或者抽真空,目前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在箱体上钻一个螺纹孔,接充气接头进行检测,此方法虽然充气检测速度快,但是需在箱体上多开一个孔,增加了箱体加工难度,并且在充气检测后合格后再安装一个螺栓进行二次封堵密封,操作较麻烦。
(2))使用一个夹具罩住电池包上的防爆阀。典型的防爆阀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有用于和电池包的接口连接的连接圈114、设置在连接圈114内的阀芯111,在连接圈114上设置有卡槽112,阀芯111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连接固定在连接圈114上,当阀芯111提起后,在阀芯的盖部分和连接圈之间形成间隙113。在阀芯中还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夹具罩住电池包上的防爆阀,是通过防爆阀内部的透气膜箱体内充气或抽真空进行检测的,但是防水透气膜透气量一般较小,充气速度非常慢,检测效率低、针对压差法气密检测仪检测结果误差大的,甚至因为透气量太小无法时行检测判断,而如果用高压充气的话存在使防水透气膜破损,导致防爆阀失效的风险。
显然,以上的操作具有以下的风险或是缺点:
(1)在箱体上开设一充气孔,存在充气检测试后需安装一个螺栓,进行二次密封,操作复杂,并且存在二次密封不良而不能或难以达到防护等级要求的风险。
(2)通过防爆阀的透气膜往箱体内充气或抽气,充气或抽气速度非常慢,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并且透气膜透气量较少,用压差气密检测仪测试误差较大,存在较大误判的风险,甚至不能准确检测判定电池包密封性。
(3)从透气膜充气或抽真空,如果操作不当,存在使防水透气膜破损,导致防爆阀防水功能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用接头,其可以方便、快捷而可拆卸的安装在电池包的防爆阀上,用来和外部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气密性检测用接头,用于在不损坏电池包的情况下将电池包的防爆阀和气密性检测装置连接起来检测电池包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3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闸阀打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暖风密封检测手动检漏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