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4104.3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创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主体 复合功能 切粒装置 粒子 本实用新型 上端外表面 驱动室 输送辊 支撑架 滚刀 切粒 冷却 长条状材料 前端外表面 控制面板 送料槽 风扇 送料 压辊 粘接 生产 交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外表面设置有送料槽,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风扇,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压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送料时避免了长条状材料相互交错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材料的输送与内部切粒的顺畅进行,可以将材料进行冷却,防止滚刀与材料发生粘接的现象,保护滚刀以及提高切粒品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粒子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合功能粒子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混料、挤出、拉条与切粒的步骤,在将材料拉条后形成长条状的材料,送至切粒装置中进行切粒,以完成复合功能粒子的生产;现有的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将若干组长条状材料送入的过程中,长条材料之间容易发生交错的现象,不利于材料的输送以及内部的切粒过程,其次,在切粒时,材料未完全冷却下易与滚刀之间发生粘接现象,造成滚刀的损伤以及影响切粒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复合功能粒子生产的切粒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室,所述驱动室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外表面设置有送料槽,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风扇,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冷却压辊,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靠近冷却压辊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辊,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靠近冷却压辊的一侧设置有挡风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靠近挡风板的一侧设置有滚刀。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装置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滚轮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滚轮呈阵列排布。
优选的,所述驱动室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与驱动辊的前端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驱动室的内侧外表面靠近第一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前端与滚刀的前端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输入端口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装置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辊与支撑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送料槽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送料槽呈阵列排布,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输送辊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外表面,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靠近滚刀的下方设置有定刀,所述出料板的上端位于定刀的下方,所述出料板以及定刀均与装置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滚刀的前后两端与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输入端口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冷却压辊以及驱动辊与装置主体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挡风板与装置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创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科创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4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块状泡沫产品热熔机
- 下一篇:一种塑料切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