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锰一次电池网状极耳焊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7140.7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李智;张斌;邓念本;刘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东莞丰源锂能电池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K26/60;B23K26/21;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锰一次电池 本实用新型 极耳焊接 生产效率 上料 折弯 焊接 粉尘 过程无需人工 极耳焊接机构 极耳折弯机构 定位精度高 焊接机械手 激光焊接机 片定位机构 取料机械手 自动化操作 电芯压紧 加工工序 劳务成本 上料机构 生产线体 通用性差 整个操作 自动回收 多工位 负压 线体 传送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锰一次电池网状极耳焊接设备,包括多工位上料机构、XY调整机构、TAB片定位机构、取料机械手机构、极耳折弯机构、激光焊接机、负压吸粉尘机构、电芯压紧机构和焊接机械手机构等。本实用新型实现能自动对工件进行上料、传送、定位、折弯、焊接和自动回收粉尘等一系列操作,其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其自动化操作程度高、定位精度高和生产效率高,其解决了传统单一的极耳焊接机构难以与其他生产线体相连接,其采用人工在不同线体之间移送工件的操作方式导致其具有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劳务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通用性差及无法在一台设备上对工件完成上料、定位、折弯和焊接等不同的加工工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锰一次电池网状极耳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单一的极耳焊接机构效率低,其很难与生产线相连接的,导致其在不同线体之间的传送需要人工来移送工件,此种操作方式不但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企业的劳务成本高、工件的生产效率低、传送精度低和通用性差等不足,其还难以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具备上料、定位、折弯和焊接等不同的加工工序,其不符合企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锰一次电池网状极耳焊接设备,其实现能自动对工件进行上料、传送、定位、折弯、焊接和自动回收粉尘等一系列操作,其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其自动化操作程度高、定位精度高和生产效率高,其解决了传统单一的极耳焊接机构难以与其他生产线体相连接,其需要采用人工在不同线体之间移送工件的操作方式导致其具有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企业的劳务成本高、工件的生产效率低、传送精度低、通用性差、使用不方便及无法实现在一台设备上对工件完成上料、定位、折弯和焊接等不同的加工工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锰一次电池网状极耳焊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面设置有多工位上料机构,多工位上料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机构,多工位上料机构的后侧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取料机械手机构,定位机构的后侧设置有极耳折弯机构,极耳折弯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激光焊接机,激光焊接机的下方设置有负压吸粉尘机构,负压吸粉尘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电芯压紧机构,极耳折弯机构的后侧设置有焊接机械手机构,传送进入焊接机械手机构设置有电芯夹具定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多工位上料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面设置有上料辅助伺服电机,上料辅助伺服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凸轮分割器,上料辅助伺服电机与凸轮分割器连接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机构,上料辅助伺服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感应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座,感应座的上面设置有光电开关,凸轮分割器连接有凸轮分割器输出轴,凸轮分割器输出轴上设置有感应片,感应片与凸轮分割器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卡套,凸轮分割器输出轴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板,上料板的上面设置有若干个料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皮带轮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料辅助伺服电机一侧的第一同步轮,凸轮分割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为同侧设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连接有皮带。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轨,底板左右两端的下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于第一滑轨上面滑动设置有滑板,滑板与底板连接有旋钮调节机构,底板其中一个角的的一侧也设置有旋钮调节机构,每个旋钮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百分表,每个旋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法兰盘,第一轴承座上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法兰盘,第一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旋钮座,第二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法兰盘,第三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调整块,旋钮座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从左到右依次贯穿旋钮座、第一法兰盘、第一轴承座、第二法兰盘、第三法兰盘和调整块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东莞丰源锂能电池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东莞丰源锂能电池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7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钳活塞组装用叠片机构
- 下一篇:吊带制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