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电磁铆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3411.3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丁;官飞;谢金生;黄立靖;张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J15/38 | 分类号: | B21J15/3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修斯文 |
地址: | 35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本实用新型 电磁发生器 电磁铆枪 内导线 内腔前部 驱动头 外导线 转接头 铆接 内腔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电磁铆枪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驱动头,所述壳体的内腔后部设置有电磁发生器,所述电磁发生器上引出有内导线,所述内导线经转接头与外导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操作,高效便捷,利于铆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电磁铆枪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于传统的铆接方法,如压铆、气铆和热铆等铆接方式在铆接过程中往往存在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铆接力不足和不适用于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铆接等问题,而且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飞行器的研制对新型材料使用比例不断增大,对铆接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电磁铆接具有铆接速度快、铆接能量易于精确控制、干涉量均匀、能极大提高铆接接头疲劳寿命等良好的铆接性能,并且能够较好的实现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等一些新型材料的铆接。
但是根据已公开的一些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已研制出的固定式或吊装式电磁铆枪虽然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铆接功能,但是还存在设备复杂,结构庞大,减振效果不佳,接线方式不合理,导致铆枪笨重,后坐力大,绝缘效果较差容易产生电弧和接头失效等问题,不利于手持式操作,更不适合于在一些操作空间有限的飞行器内部进行铆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磁铆枪结构,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电磁铆枪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前部设置有驱动头,所述壳体的内腔后部设置有电磁发生器,所述电磁发生器上引出有内导线,所述内导线经转接头与外导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头包含从前往后顺序设置的放大器、绝缘垫片以及驱动铜片,所述放大器、绝缘垫片以及驱动铜片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发生器包含从前往后顺序设置的线圈、支架以及质量块,所述线圈、支架以及质量块连接为一体;所述质量块的底部开设有用以安装压线块的安装槽,所述质量块与壳体上均开设有过线槽,所述压线块上开设有压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发生器与壳体的内腔后端之间设置有弹簧阻尼器,所述弹簧阻尼器的前端与质量块相连接,所述弹簧阻尼器的后端与壳体的内腔后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内冷却空气管,所述内冷却空气管与外冷却空气管相连接,所述质量块上设置有用以内冷却空气管伸入的冷却管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发生器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电磁发生器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驱动头的后端连接有插入第一导向孔的芯轴,所述壳体的内腔后端连接有插入第二导向孔的导轨,所述驱动头与芯轴沿着第一导向孔前后运动,所述电磁发生器沿着导轨前后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包含基片,所述基片的一端左右两侧伸出有若干个用以抱住外导线的裸线的连接片,所述基片的另一端与内导线的裸线搭接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后部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触发放电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操作,高效便捷,利于铆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头和电磁发生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质量块的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3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粒双工位铆钉机
- 下一篇:改良型卷尺制造冲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