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1889.6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洪力云;许胜华;蒋巍;许士地;吴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打捞局芜湖潜水装备厂 |
主分类号: | B63C11/34 | 分类号: | B63C1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车 潜水 转接 逃生舱 饱和潜水 潜水作业 本实用新型 钢丝绳连接 钢丝绳 快速连接 潜水系统 潜水装备 竖直设置 释放 前部 打捞 抢险 侧面 救助 拓展 公路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属于潜水装备领域,包括潜水钟、潜水钟释放模块、逃生舱、转接舱、导向绞车、钟绞车,潜水钟释放模块通过钢丝绳连接在钟绞车上,潜水钟的一侧面通过钢丝绳与导向绞车连接,潜水钟的底部与转接舱连接,潜水钟竖直设置在转接舱的顶部,转接舱与逃生舱连接,逃生舱设置在转接舱的一侧面上,导向绞车和钟绞车设置在逃生舱上部的平台上,钟绞车设置在导向绞车前部。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大幅度拓展了潜水深度,增加了潜水作业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潜水作业效率。本潜水系统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适合公路机动运输,到达现场后能够快速连接,以最快速度进行救助打捞、抢险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
背景技术
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行驶至长江二桥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坠江,坠江水域深度73米。如果坠江公交车坠落在断崖下面,水深将超过常规混合气潜水极限深度120米,则面临无法进行常规潜水打捞作业的重大技术问题。根据目前我国救援能力现状,本次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水域救援只能采用常规氦氧混合气潜水,为保障潜水员的安全,每次水下作业时间最长只有35分钟左右,作业完毕后,潜水员需要在上浮过程中逐步减压两个半小时,最后停留站出水后还要再进入减压舱减压3小时才能正常出舱。因此,潜水预案在水下真正救援作业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减压上,作业效率较低。
饱和潜水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条件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的原理:潜水员在水下某深度或相当于该深度环境压力的高气压环境中停留,呼吸气体中的中性混合气体(氦、氮)就逐步溶解到人体组织中去,如果停留的时间足够长(24h以上),人体组织中中性气体的分压就达到与呼吸气体中该中性气体的分压平衡的状态(完全饱和)。在这种情况下,潜水员在该深度无论再停留多久,人体组织中的中性气体不会再增加,减压时间也不会因停留(潜水)时间延长而增加,因此在减压时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延长了潜水作业时间。这样潜水员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水下直到最终完成水下作业任务,再一次性检验返回水面(常压)。
饱和潜水的优越性:(1)大幅度拓展了潜水深度和时间;饱和潜水大幅度拓展了潜水的深度,延长了潜水作业时间,理论上是无限延长。饱和潜水也是目前世界上潜水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2)大幅度提高了潜水作业效率;饱和潜水不仅在大深度作业上有优势,而且具有常规潜水无法达到的潜水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包括潜水钟、潜水钟释放模块、逃生舱、转接舱、导向绞车、钟绞车,所述潜水钟释放模块通过钢丝绳连接在钟绞车上,潜水钟的一侧面通过钢丝绳与导向绞车连接,所述潜水钟的底部与转接舱连接,潜水钟竖直设置在转接舱的顶部,转接舱与逃生舱连接,逃生舱设置在转接舱的一侧面上,导向绞车和钟绞车设置在逃生舱上部的平台上,钟绞车设置在导向绞车前部。
优选的,所述潜水钟释放模块包括悬架和夹持头,所述悬架的顶部设置滚轮,悬架的底部铰接在平台的一侧边上。
优选的,所述悬架上铰接液压杆,液压杆的一端铰接在悬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上,液压杆推动悬架旋转。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化集成饱和潜水系统大幅度拓展了潜水深度,增加了潜水作业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潜水作业效率。本潜水系统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适合公路机动运输,到达现场后能够快速连接,以最快速度进行救助打捞、抢险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做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潜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打捞局芜湖潜水装备厂,未经上海打捞局芜湖潜水装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1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潜水员用自动恒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半潜式水下观光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