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9587.5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范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旭升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N5/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11530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261307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壳体 上壳体上表面 上壳体 热敷 西药 按摩装置 空腔内部 外敷 本实用新型 充电插槽 启动开关 医药设备 壳体 按摩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后端均开设有充电插槽,且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均开设有空腔,上壳体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启动开关,上壳体上表面前端安装有热敷机构,下壳体前端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按摩装置。该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上表面前端安装热敷机构,并在下壳体前端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按摩装置,利用热敷和按摩可加速肌体对西药的吸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西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西药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使用方法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口服、注射或者静脉输液。针对日常身体外部伤害或伤口,也逐步使用外敷促疗方式,通过皮肤吸收以到达治疗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多口服消炎药品、注射或是静脉输液等,而破坏人体机能正常循环工作,使得人体免疫下降,影响人体基本健康。目前,西药外敷促疗设备种类也不断增多,也改善了过度依赖口服、注射或静脉输液等情况。其主要包括药袋、振动电机以及红外加热电极片等,振动电机以及红外加热电极片均设置在药袋内,通过将药袋固定在患者受伤部位,由药袋内振动电机工作振动使药袋内的药物渗入受伤部位,使受伤部位吸收西药药物,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另外通过磁效应圈和红外加热电极片进行辅助治疗,加速受伤部位的吸收,加快康复治疗。虽然基本满足了加热外敷药物的分解扩散,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通过在将振动电机设置在药袋内,绑定在患者受伤部位进行振动,由于药袋负荷过大,使得西药难以均匀与患者受伤部位均匀贴合,进而难以让西药均匀渗入受伤部位,造成患者受伤部位吸收西药效果不佳,影响了正常治疗。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西药外敷促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现有西药外敷促疗设备结构简单,热敷效果差,且功能单一。
2.技术方案
一种西药外敷促疗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后端均开设有充电插槽,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均开设有空腔,所述上壳体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启动开关,所述上壳体上表面前端安装有热敷机构,所述下壳体前端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按摩装置。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下底面还设置有多个卡头,所述下壳体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盒,所述启动开关与电源盒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后端的充电插槽内设置有两个插头,所述下壳体后端的充电插槽内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垫,所述插头穿过密封胶垫与电源盒电性连接,述下壳体上表面开设有与卡头一一对应的多个卡头槽,所述卡头与卡头槽卡接配合;通过在上壳体底面设置多个卡头与下壳体顶面的多个卡头槽卡接配合,便于打开西药外敷促疗装置对其内部电源盒及其连接结构进行维修,并利用电源盒为热敷机构和按摩装置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热敷机构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外侧与所述上壳体前端的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上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橡胶垫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环形凸起与按摩装置活动接触,所述橡胶垫内部设置有碳纤维加热面网,所述碳纤维加热面网与橡胶垫通过压合连接,且所述碳纤维加热面网与启动开关电性连接;通过在上壳体上表面前端安装有热敷机构,打开启动开关,使电源盒内的电能通过碳纤维加热面网转化成热能,并通过柔软的橡胶垫将热能传递至西药外敷的涂抹部位,促进西药加速扩撒,使其药性发挥充分,同时也避免烫伤外敷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旭升,未经范旭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9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