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填料树脂碳纤维布真空灌注铺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5616.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4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源;陈俊安;吕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布 平行设置 碳纤维层 编织 铺层 本实用新型 碳纤维布 填料树脂 真空灌注 编织布 碳纤维 真空袋 填料环氧树脂 影响复合材料 真空灌注工艺 织物结构设计 第二纤维层 第一纤维层 力学性能 玻璃片 出胶口 导流网 进胶口 上端面 脱模布 重量轻 树脂 导流 含浸 阻燃 流动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填料树脂碳纤维布真空灌注铺层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真空袋、导流网、脱模布、第一碳纤维层、第一编织导流布、第二碳纤维层、第二编织导流布、第三碳纤维层以及玻璃片;真空袋的上端面开设有进胶口和出胶口;第一编织导流布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一纤维层,第二编织导流布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二纤维层,本实用新型编织布中空隙设计,让树脂可以快速往上与往下流动,进而完全含浸碳纤维,满足设计要求,由于编织布重量轻,不会影响复合材料产品重量并且可符合力学性能与阻燃要求;同时可以根据产品铺层结构设计,来进行导流织物结构设计,充分满足对于高填料环氧树脂于碳纤维真空灌注工艺加工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铺层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填料树脂碳纤维布真空灌注铺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节能排碳,各个领域都大力投入和研发能够节能减碳的材料及方法,轨道交通领域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作为高强度高模量材料的典型代表,由于其质量轻于铝合金,同时力学强度却不低于铝合金,而使其成为”节能减碳”趋势下最佳的选择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产业,但若想将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引进轨道交通领域来节能减排,企待解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要求,由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树脂大都使用环氧树脂,它的阻燃性能不好,需要进行树脂配方的改质,才能满足阻燃使用要求,但目前这种阻燃树脂改质大部份采用阻燃填料添加,对于采用阻燃环氧树脂真空灌注碳纤维布加工过程中,往往因填料粒径过大或粒径分布不均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法完全含进碳纤维,造成碳纤维干纱,致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且无法满足阻燃性能要求,因此急需寻找一种高填料环氧树脂能完全含浸碳纤维布的复合材料纤维铺层结构设计,来解决加工上作业问题。
综上,现有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阻燃性能不好, 需要进行树脂配方的改质;2.阻燃树脂改质采用阻燃填料添加,填料粒径过大或粒径分布不均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法完全含进碳纤维,造成碳纤维干纱。
因此,针对现有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不好,需要进行树脂配方的改质以及阻燃树脂改质采用阻燃填料添加,填料粒径过大或粒径分布不均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法完全含进碳纤维,造成碳纤维干纱等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不好,需要进行树脂配方的改质以及阻燃树脂改质采用阻燃填料添加,填料粒径过大或粒径分布不均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法完全含进碳纤维,造成碳纤维干纱等问题,提供了高填料树脂碳纤维布真空灌注铺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高填料树脂碳纤维布真空灌注铺层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真空袋1、导流网2、脱模布3、第一碳纤维层4、第一编织导流布5、第二碳纤维层6、第二编织导流布7、第三碳纤维层8以及玻璃片9;所述真空袋1的上端面开设有进胶口10和出胶口11;所述第一编织导流布5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一纤维层51,所述第二编织导流布7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二纤维层71。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纤维层51和第二纤维层71的数量均为1-10层。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纤维层51中最顶部的所述第一纤维层51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层4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或45°或90°,若干所述第一纤维层51中最底部的所述第一纤维层51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6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或 45°或90°。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纤维层71中最顶部的所述第二纤维层71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6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或45°或90°,若干所述第二纤维层71中最底部的所述第二纤维层71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8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或 45°或90°。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纤维层51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或45°或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5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