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4111.2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1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万志平;骆纯;钱俊;陈怀瑞;朱俊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 |
代理公司: | 31233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03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创 伤口 本实用新型 脊柱 愈合 负压引流 经济负担 临床实用 脑脊液漏 市场应用 术后伤口 渗出 术后 住院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第一护创材料(1)和第二护创材料(2)。本实用新型起到伤口护创促愈合的作用,且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使脊柱术后渗出伤口或脑脊液漏伤口较快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及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临床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背景技术
脊柱手术尤其椎管内硬膜下病变术后,常常合并伤口脑脊液漏,伤口迁延不愈,严重可致颅内感染,需反复缝合、腰大池外引流或再次手术等处理,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背部正中切口愈合速度较慢,且张力较大,脑脊液漏出或渗出明显,伤口合并感染往往造成加固缝合效果差,且容易撕脱,进而创面扩大。另外,行腰大池外引流为常见伤口脑脊液漏辅助治疗措施,但引流量的及伤口渗出的控制不理想,因此治疗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该材料解决了脊柱(包括椎管内)术后伤口脑脊液漏或渗液明显造成愈合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第一护创材料和第二护创材料(无菌);所述第一护创材料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胶面,另一侧设置有海绵;所述海绵内含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延伸出海绵之外;所述第二护创材料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自粘层;所述第一护创材料背面与海绵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自粘层。
所述负压吸引管延伸出海绵之外的部分设置有两个管口。
所述第一自粘层和第二自粘层对称性贴附。
还包括用于密闭伤口以及贴合后的第一护创材料和第二护创材料的贴膜。
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效对合两侧伤口,且海绵持续适当引流外渗可保持伤口干燥无菌,保证了伤口愈合的条件;此外通过负压吸引及冲洗液的使用,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口细菌繁殖几率,起到很好的护创促愈合效果,使得病人不需承受缝合、穿刺等有创痛苦。
本实用新型起到伤口护创促愈合的作用,且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使脊柱术后渗出伤口或脑脊液漏伤口较快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及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临床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护创材料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护创材料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护创材料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护创材料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术后伤口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第一护创材料1和第二护创材料2;所述第一护创材料1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胶面101,另一侧设置有海绵102;所述海绵102内含负压吸引管103,所述负压吸引管103延伸出海绵102之外;所述第二护创材料2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胶面20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自粘层202;所述第一护创材料1背面与海绵102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自粘层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4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免涂抹型纱布
- 下一篇:头部用伤口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