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9300.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琚忠明;吴继伟;朱正;董南北;刘君;魏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34112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板 吊篮 本实用新型 穿绳孔 固定绳 穿孔 挂扣 穿过 带电作业 吊篮结构 四角位置 右侧内壁 安全带 等电位 环形绳 软铜线 特高压 体积小 右侧围 重量轻 穿入 吊绳 两组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包括吊篮本体、树脂板,吊篮本体由底侧、左侧、后侧、右侧围接而成,吊篮本体的左、右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安全带,吊篮本体的左、右侧设有穿孔,吊篮本体左、右侧中至少一侧有软铜线,树脂板水平悬于吊篮本体上方,树脂板顶部设有挂扣,树脂板四角位置分别设有穿绳孔,树脂板固定绳两端从下方穿过树脂板两侧两个穿绳孔后,再穿入挂扣中连接有环形绳结,两组吊绳从树脂板固定绳与树脂板之间穿过后再固定连接在吊篮本体穿孔中。本实用新型吊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可以使作业人员更加安全放心地进行带电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篮领域,具体是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
背景技术
随着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建成投运后需运维的线路公里数不断增加,处理缺陷时需要进行的带电作业次数也成倍增长。同时,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交流电网目前已在建及投运的有750kV和1000kV,直流电网目前已在建及投运的有±800kV和±1100kV。目前,带电作业进入电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吊篮法”是常用的一种。
利用“吊篮法”进入强电场,首先需要考虑的工器具就是吊篮。现在国内带电作业所用的吊篮型式多种多样,尺寸有大有小,对于不同的电压等级还有针对性的改进。在特高压领域中,由于杆塔本身的结构、尺寸、导线及金具等方面与其他电压等级有明显不同,故必须专门研制一款适合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吊篮。同时,因线路带电作业多为单点作业,人员数量少、工器具简单,且需连续专场,因此要求作业平台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以解决现有技术吊篮无法适应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本体、树脂板,所述吊篮本体由底侧及呈三面围接在底侧上的左侧、后侧、右侧构成,吊篮本体的左、右侧内壁之间连接有安全带,吊篮本体的左、右侧各自前、后端分别设有穿孔,吊篮本体左、右侧中至少一侧外壁固定有软铜线,所述树脂板水平悬于吊篮本体上方,树脂板顶部设有挂扣,树脂板四角位置分别设有穿绳孔,还包括两组树脂板固定绳、两组吊绳,其中一组树脂板固定绳两端从下方一一对应穿过树脂板左侧两个穿绳孔后,再穿入挂扣中连接有环形绳结,另一组树脂板固定绳两端从下方一一对应穿过树脂板右侧两个穿绳孔后,再穿入挂扣中连接有环形绳结,其中一组吊绳从左侧的树脂板固定绳与树脂板之间穿过后,两端再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吊篮本体左侧的两个穿孔中,另一组吊绳从右侧的树脂板固定绳与树脂板之间穿过后,两端再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吊绳本体右侧的两个穿孔中。
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其特征在于:吊篮本体的左、右侧内壁靠近前端位置分别设有孔,安全带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于左、右侧孔内。
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每组吊绳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环形绳结,并通过环形绳结固定连接在对应穿孔中。
所述的一种特高压新等电位型吊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留绳,绝缘留绳两端分别连接有环体,且绝缘留绳两端的环体一一对应环接于两组吊绳连接后端穿孔的环形绳结。
本实用新型中,吊篮本体的材质和结构与带电作业时工作人员穿着的屏蔽服类似,内部采用金属材料以屏蔽电流,外部用布包裹。
吊篮本体上部由吊绳和树脂板作为起吊装置。吊篮本体后部由绝缘留绳控制其摆动幅度。吊篮本体侧面有软铜线,与带电作业时的电位转移棒连接。
树脂板上新安装有树脂板固定绳,作为吊绳的一部分,可以更加安全地保护整个起吊装置。吊篮本体上的安全带,一方面可以保护作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作业人员的个人情况进行松紧调整,保证其满足作业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9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材裁剪定位装置
- 下一篇:高空导线作业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