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4163.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友;郁金珠;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防潮 防霉 地下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所述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和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厚度均为0.4mm~0.5mm的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所述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的厚度均为0.3mm~0.4mm。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彻底切断地下室空间侧壁中毛细孔的渗透,同时阻挡潮气的进入,有效避免防水涂层起鼓脱落;而且最表面的防霉涂料厚度薄,隔热效果好,不会产生冷凝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空间具有恒温恒湿的特性,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大的用处,但是由于室外的地下水位高,会导致地下室内潮气大,容易引起墙体表层开裂、脱落和霉变,滋生很多细菌,让地下室内的物品变质或者损坏。因此,潮湿的地下室环境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不便,同时产生很多损失。基于以上情况,地下室在装修时,通常需要做“三防”措施,即:防水、防潮和防霉。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通常做法是,在地下室背水面刷一道半刚性的防水涂料,比如:K1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然后在表面喷涂发泡聚氨酯,起到隔热杜绝冷凝水的作用。
由于地下室空间侧壁的混凝土自身具有连通的毛细孔,地下水会通过毛细孔慢慢渗透到结构内部,导致表面的防水涂层起鼓或者脱落;上述常规的防水涂料只能阻挡水分,不能阻挡潮气,所以防水涂层的表面会导致潮湿,从而进一步导致防水涂层表面的发泡聚氨酯隔热层脱落,失去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表面的发泡聚氨酯隔热层厚度较大,强度较低,这样会减少地下室空间使用的净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能够彻底切断地下室空间侧壁中毛细孔的渗透,同时阻挡潮气的进入,有效避免防水涂层起鼓脱落;而且最表面的防霉涂料厚度薄,隔热效果好,不会产生冷凝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所述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和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的厚度相同,且均为0.4mm~0.5mm,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背离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所述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的厚度均为0.3mm~0.4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均采用背水面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喷涂方向和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喷涂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4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弱地质边坡的高大支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后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