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降温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7586.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崔鑫烽;罗乔;王研艳;袁朝;王凯强;赵志英;曹永强;李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80/60 | 分类号: | F03D80/6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涂春春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切换装置 离心泵轮 连接轴 能量转换装置 风力发电机 降温系统 固定部 活动部 驱动电机 叶轮机构 应用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散热系统 系统运行 循环利用 自行调节 电机轴 同轴 能耗 | ||
1.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降温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泵轮驱动电机(5-1)、两个动力切换装置、离心泵轮(5-10)和叶轮机构,
两个动力切换装置分别对称设置在离心泵轮(5-10)的两侧,两个动力切换装置和离心泵轮(5-10)同轴,定义位于离心泵轮(5-10)两侧的动力切换装置分别为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和右侧动力切换装置;
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和右侧动力切换装置均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
离心泵轮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通过第一连接轴(5-2)连接左侧动力切换装置的固定部,左侧动力切换装置的活动部通过第二连接轴(5-9)连接离心泵轮(5-10),第二连接轴(5-9)连接右侧动力切换装置的活动部,右侧动力切换装置的固定部通过第三连接轴(5-11)连接叶轮机构;
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和右侧动力切换装置的固定部均包括飞轮(5-3)和外壳(5-18),
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飞轮(5-3)的一侧面通过法兰盘连接第一连接轴(5-2),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飞轮(5-3)的另一侧面活动连接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活动部,外壳(5-18)罩在飞轮(5-3)和活动部的外周围并固定在地面;
右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飞轮(5-3)的一侧面通过法兰盘连接第三连接轴(5-11),右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飞轮(5-3)另一侧面活动连接右侧动力切换装置内的活动部,外壳(5-18)罩在飞轮(5-3)和活动部的外周围并固定在地面;
左侧动力切换装置的活动部与右侧动力切换装置的活动部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轴(5-9)的两端;左侧动力切换装置和右侧动力切换装置的活动部均包括摩擦盘(5-4)、压板(5-5)、至少一个衔铁(5-6)、与衔铁(5-6)数量相等的铁芯(5-7)和至少一个弹簧(5-8),摩擦盘(5-4)通过环形盘(5-19)转动连接压板(5-5)的一侧板面,摩擦盘(5-4)固连环形盘(5-19),环形盘(5-19)转动设置在压板(5-5)的一侧板面上;摩擦盘(5-4)通过键连接第二连接轴(5-9)且摩擦盘(5-4)可沿着第二连接轴(5-9)轴向滑动;压板(5-5)滑动套装在第二连接轴(5-9)上;衔铁(5-6)均布设置在压板(5-5)的另一侧板面上,衔铁(5-6)均位于同一圆周上且衔铁(5-6)位于压板(5-5)的边沿处;铁芯(5-7)均设置在外壳(5-18)的内壁上且分别对应衔铁(5-6)设置,弹簧(5-8)位于压板(5-5)的另一侧板面与外壳(5-18)的内壁之间,弹簧(5-8)一端设置在压板(5-5)的另一侧板面上,弹簧(5-8)另一端设置在外壳(5-18)的内壁上,弹簧(5-8)的受力方向与第二连接轴(5-9)的轴线方向平行;
离心泵轮(5-10)包括离心泵壳和位于离心泵壳内的离心轮,离心轮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5-9),离心泵壳上设置有浓二元溶液进口(2)和浓二元溶液出口(6);
叶轮机构包括密封容器(5-13)、叶轮(5-16)和密封圈(5-12),密封容器(5-13)固定在地面上,密封容器(5-13)的上部设置蒸汽进口(12),密封容器(5-13)的下部设置蒸汽出口(13),第三连接轴(5-11)伸入到密封容器(5-13)的内腔里,叶轮(5-16)位于密封容器(5-13)的内腔并设置在第三连接轴(5-11)上,密封圈(5-12)设置在第三连接轴(5-11)与密封容器(5-13)之间的连接处用来封闭密封容器(5-13)防止泄露;
在第三连接轴(5-11)上嵌入测速装置的敏感元件(5-17),测速装置的敏感元件(5-17)位于右侧动力切换装置与叶轮机构之间的第三连接轴(5-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降温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板(5-5)的一侧板面上内凹设置用于放入环形盘(5-19)的环形槽,环形盘(5-19)装入环形槽且环形盘(5-19)与环形槽之间嵌入滚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75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