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5419.2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严政;黄凯新;安苗苗;田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61214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燕恒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玻璃窗 太阳能烟囱 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 高压微雾 排热系统 蒸发冷却 底端 减小 连通 窗户 复合 窗户玻璃 单元顶端 冷负荷 有效地 窗台 墙体 建筑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墙体外侧的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及设置在窗台上方的双层玻璃窗,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位于双层玻璃窗上方,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底端与双层玻璃窗顶端连通;双层玻璃窗下方设置有高压微雾单元,高压微雾单元顶端与双层玻璃窗底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由窗户玻璃所产生的建筑热量,进而减小建筑物的冷负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
背景技术
窗户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窗户设计可大大美化建筑物的外观,但窗户的存在也可能导致额外的热量损失,影响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窗户上安装的玻璃的传热对建筑物能耗有较大影响。夏天时,室外太阳辐射热量通过玻璃窗传到室内,增加了室内空调的冷负荷,较高的空调冷负荷也会造成较高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因此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关键是减小室内空调的冷负荷。那么如何降低室内冷负荷,通过减小窗户产生的热量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亟需一种旨在降低通过玻璃窗所产生热量的排热系统,进而减小室内的冷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由窗户玻璃所产生的建筑热量,进而减小建筑物的冷负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墙体外侧的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及设置在窗台上方的双层玻璃窗,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位于双层玻璃窗上方,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底端与双层玻璃窗顶端连通;双层玻璃窗下方设置有高压微雾单元,高压微雾单元顶端与双层玻璃窗底端连通;
太阳能烟囱驱动单元包括有太阳能烟囱,太阳能烟囱顶端设置有自动排风帽,太阳能烟囱底端端口内设置有风阀b,太阳能烟囱底端与双层玻璃窗顶端连通;
太阳能烟囱通过角钢固定在墙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太阳能烟囱与墙体之间的夹角为45°。
高压微雾单元包括有设置在窗台内部的风道,风道顶端与双层玻璃窗底端连通,风道内部设置有高压雾化喷嘴,风道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供水管与高压雾化喷嘴连接,供水管上还设置有高压柱塞泵。
风道顶端端口内设置有风阀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降低窗户玻璃表面的温度,从而有效地减小由窗户玻璃所产生的建筑热量,进而减小建筑物的冷负荷;
(2)将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技术相结合用于双层玻璃窗表面的排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降低建筑物上窗户所产生的热量;
(3)将太阳能烟囱与垂直墙体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这样太阳能烟囱能够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太阳能烟囱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烟囱效应进而驱动排热系统的顺利运行;
(4)将太阳能烟囱设置在双层玻璃窗的顶部,这样太阳能烟囱能够充当遮阳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光对窗户的直射,从而减小室内的冷负荷;
(5)采用高压微雾直接蒸发冷却的制冷方式,经过高压雾化喷嘴雾化后的水雾较轻,同时水雾与空气热湿交换的表面积较大,便于空气与水雾充分进行热湿交换,具有较高的热湿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窗户的太阳能烟囱与蒸发冷却相复合的排热系统中室外空气经过双层玻璃窗的玻璃夹层时的流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54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