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32714.6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6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修和;吴平平;张玉斌;任园;鲍世辉;王春红;牛京涛;于恒峰;方肖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德胜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式 桥梁 桥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桥面板,防水粘结层、铺装下层,铺装上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防水粘结体系,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具有较强的防水粘结能力,同时橡胶防水粘结层起到应力吸收作用,有效减少铺装层开裂破损。铺装下层采用空隙小、粒径小的沥青混凝土,有效隔绝水的下渗,采用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提升整个铺装层抗裂、抗疲劳性能。铺装层采用双层的骨架型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其热稳定性好、空隙率小、构造深度大、水稳定性好、疲劳性能好、对温度敏感性小,使得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铺装层的耐久性均得到较大幅度改善。能有效提高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层耐久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面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用于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化是公路建造发展重点方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化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桥梁装配化的发展。装配式桥梁多数采用化整为零的模式,在工厂将各构件批量生产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由于构件之间连接性能不确定,桥面板连接部位为受力薄弱环节,一旦铺装层发生破损,水的下渗将腐蚀钢筋,大幅度降低接缝处联结性,服役过程中耐久性将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装配式桥梁铺装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梁体变形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既是桥面保护层又是桥面结构共同受力层,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整体性,并具备抗拉、耐冲击、耐磨性能,对桥面板进行有效保护,提高桥梁使用寿命、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的。
目前,国内外装配式桥梁已形成双层沥青混凝土+防水粘结层的铺装体系,铺装层材料主要有改性沥青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防水粘结层主要为热喷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以及环氧类粘结剂等。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和问题,这些铺装结构采用空隙偏大的沥青混凝土,防水效果和追从变形性较差,雨水渗入降低了铺装层与桥面板的粘结性,桥面板接缝位置界面的联结性也会降低,铺装层容易出现早期破损、开裂、坑槽、推移等病害,严重影响装配式桥梁的耐久性。因此,开发一种柔韧性、密水性、路用性能较好铺装结构,对提高装配式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装配式桥梁铺装层耐久性中存在的缺陷,旨在提供一种柔韧性、密水性、路用性能较好装配式桥梁铺装结构,该铺装结构采用双层防水粘结体系、变形恢复能力好的小空隙沥青混凝土,提高桥面板与铺装层的粘结性,并隔绝水下渗至桥面板,进而增加铺装层耐久性,对桥梁进行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面铺装结构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桥面板、防水粘结层、铺装下层、铺装上层。
所述桥面铺装结构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桥面板、连接桥面板之间的湿接缝、高强抗裂贴、防水粘结层、铺装下层、铺装上层。
所述桥面铺装结构还包括高强抗裂贴、桥面板湿接缝。
所述的装配式桥梁的桥面板为混凝土桥面板,铺装结构中的桥面板先进行精铣刨,铣刨深度为4~6mm,形成粗糙、洁净的界面。
所述的装配式桥梁的桥面板为混凝土桥面板,用于连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湿接缝采用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厚度与混凝土板一致,连接宽度为40~50cm,所用的现浇混凝土为早强微膨胀混凝土。
所述的防水粘结层厚度为1.5~2.5mm,防水粘结层包括两层结构,防水粘结下层为水基渗透型无机防水剂,防水粘结上层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水基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撒布量为200~300g/m2,橡胶沥青撒布量为2.2~2.5kg/m2,橡胶沥青撒布过后,在其之上洒布粒径为5~10mm的碎石,碎石覆盖率为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2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建筑支撑结构
- 下一篇:多功能智能病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