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1135.3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苏胜;顾森;魏蓉;史雪瑞;原沙沙;宋志强;范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B60N2/42;B60N2/9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部框架 座椅框架 弹性支撑部 上部框架 座椅 本实用新型 靠背框架 连接件 底端 弹性连接件 顶端连接 前后方向 支撑部件 高抗震 上靠背 舒适度 椅框架 支撑座 侧视 | ||
1.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框架(100),该靠背框架(100)包括:
下部框架(101),该下部框架(101)底端设置有连接件(110),
上部框架(102),该上部框架(102)底端与下部框架(101)顶端连接;及
支撑座部(200),该支撑座部(200)通过连接件(110)与下部框架(101)连接;以及
弹性支撑部(300),该弹性支撑部(300)设置于侧视时在座椅框架前后方向上靠背框架(100)的前侧,所述弹性支撑部(300)顶端与上部框架(102)顶端通过弹性连接件(12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部(300)包括:
上部支撑件(301),该上部支撑件(301)顶端通过弹性连接件(120)与上部框架(102)顶端连接;及
下部支撑件(302),该下部支撑件(302)顶端通过连杆(310)与上部支撑件(301)底端连接;及
胸部容置部(303),所述上部支撑件(301)与下部支撑件(302)连接处弯曲以形成侧视时在所述座椅框架前后方向上朝后侧凸起形状的胸部容置部(303),并且当具有预定值或更高值的载荷在所述座椅框架前后方向上朝后侧施加于乘坐者时支撑所述乘坐者的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件(301)包括:
上靠板(3011),该上靠板(3011)顶端通过弹性连接件(120)与上部框架(102)顶端连接;及
一对上侧弹板(3012),该上侧弹板(3012)分别设置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上侧弹板(3012)都在座椅框架高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下部支撑件(302)包括:
下靠板(3021),该下靠板(3021)顶端通过连杆(310)与上靠板(3011)底端连接;以及
一对下侧弹板(3022),该下侧弹板(3022)分别设置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下侧弹板(3022)都在座椅框架高度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件(301)为一对上部支撑框架(3013),该上部支撑框架(3013)分别设置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上部支撑框架(3013)皆与上部框架(102)顶端通过弹性连接件(120)连接;
所述上部支撑框架(3013)与上部框架(102)所处平面的锐角呈30~50°角,且每一所述上部支撑框架(3013)底端皆与连杆(310)连接;
所述下部支撑件(302)为一对下部支撑框架(3023),该下部支撑框架(3023)分别设置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下部支撑框架(3023)顶端皆与连杆(310)连接,所述下部支撑框架(3023)底部通过支杆(3024)连接;
所述下部支撑框架(3023)与下部框架(101)所处平面的锐角呈60~70°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部框架(101)与上部框架(102)连接处弯曲以形成侧视时在所述座椅框架前后方向上朝后侧凸起形状的胸部支撑部(103)。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部(200)包括:
上部座框架(201),该上部座框架(201)通过连接件(110)与下部框架(101)连接;及
一对座弹性连接部件(210),每一所述的座弹性连接部件(210)一端与上部座框架(201)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以及
底部座框架(202),该底部座框架(202)在座椅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每一所述的座弹性连接部件(210)的另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弹性连接部件(210)为V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0)为手轮式调角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11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缓冲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汽车扶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