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4712.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4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震成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孙艳敏 |
地址: | 678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汽车控制 人体参数 自适应 智能进入系统 人体检测 方向盘 汽车 人工手动调节 子系统电路 驾驶 电动座椅 光学采集 体型差异 通信连接 系统硬件 硬件系统 结构光 舒适性 车内 感知 身高 座位 采集 司机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包括汽车控制子系统和利用光学采集人体参数的人体检测子系统,人体检测子系统与汽车控制子系统电路或通信连接以能够采集汽车外的人体参数发送给汽车控制子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汽车自适应人体进入的硬件系统,基于该系统硬件,利于实现基于结构光检测获取人体参数,人在车辆之外即可被感知并进行座位、方向盘等的自动调节,便捷且给人带来较高的舒适体验;尤其是在更换驾驶司机或乘坐人员存在较大身高体型差异的情况下,不用像传统技术中耗费时间由人工手动调节车内电动座椅和方向盘,本实用新型在人未进入车辆前,便自动调节好适合的驾驶或乘坐环境,舒适性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智能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电动座椅主要有三种,一种不带记忆性的电动座椅每次更换驾驶司机或乘车人员都需要由人工调节电动座椅的前后距离、高度和靠背的角度;第二种带有记忆功能的电动座椅每次更换开车司机或乘车人员也需要录入新的个人标签;第三种是目前最新的舒适进入系统,会将座椅调节至最后,座椅靠背角度尽可能调大以方便乘坐人员进入车辆。这导致在下雨天、或者需要紧急出勤的特殊情况下,更换的司机或乘车人员在进入车辆时极其不便(因有时人与人在身高体型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更换驾驶司机或乘车人员时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调节座椅和方向盘上)造成时间的浪费,乘车体验驾车体验的满意度降低。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包括
汽车控制子系统和利用光学采集人体参数的人体检测子系统,人体检测子系统与汽车控制子系统电路或通信连接以能够采集汽车外的人体参数发送给汽车控制子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人体检测子系统包括结构光检测装置;结构光检测装置包括结构光投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结构光投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均电路连接至汽车控制子系统,所述结构光投射器用于投射结构光到汽车外的人或物体表面;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单个或多个在汽车车体上,用于感应所述人或物体表面的结构光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所述汽车控制子系统。
优选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结构光接收器为红外相机。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汽车控制子系统包括安装在汽车内的基站和与之匹配的智能钥匙;基站与智能钥匙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还包括车身控制器和设置在汽车内调节部件上的电子立柱锁;车身控制器电路连接电子立柱锁和所述基站;所述结构光投射器和红外相机均电路连接所述基站。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基站为汽车微机控制器。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汽车内调节部件包括车辆上的的方向盘、电动座椅、灯具、雨刮、门锁、电动窗、天窗、电动后视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自适应人体智能进入系统中,所述汽车的电子门把手内置有低频天线和微动开关,低频天线和微动开关均通过电路连接至所述基站;低频天线用来探测钥匙位置,微动开关用来唤醒PEPS系统,令其从睡眠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震成,未经李震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4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