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3822.0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5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姜承法;郭庆民;吴新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志海;李海建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碳 连续出料装置 高温碳 冷凝罐 裂解油 密封 冷却 废旧轮胎 连续出料 气管道 倒U型 裂解 碳渣 本实用新型 波纹补偿器 螺旋输送机 出料装置 再次利用 裂解釜 裂解气 输送机 中螺旋 冷凝 出料 掺杂 穿过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和裂解冷凝后裂解油中掺杂碳渣的问题,以便提高裂解油的品质,有利于再次利用,同时完成了高温碳渣的冷却,保证了裂解工艺的连续性。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主要包括:裂解釜,裂解气管路,密封装置,波纹补偿器,密封冷凝罐,螺旋输送机,倒U型堵气管道,U型螺旋输送机等;出料装置中螺旋输送机直通穿过密封冷凝罐,直接将高温碳渣通过倒U型堵气管道和U型螺旋输送机并冷却,不从密封冷凝罐底部出料,达到了与裂解油的分离目的,同时完成了高温碳渣的冷却,实现了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橡胶裂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轮胎翻新、胶粉、再生胶、热裂解。其中通过热裂解工艺能够将废旧轮胎等橡胶制品分解成气体和固体,气体为裂解气,冷凝后的液体为轮胎油,不凝气为可燃气;固体为裂解炭黑和钢丝。裂解后的液体轮胎油、裂解气、炭黑和钢丝均可以再回收利用,对于节能环保和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废旧橡胶裂解出渣方式主要为间断式,且连续式出渣设备把高温裂解的碳渣通过螺旋输送机送至密封冷凝罐,高温裂解气经冷凝后变成液体,与碳渣一起经由密封冷凝罐底部出口进入到螺旋输送机中送出,裂解油中掺杂着碳渣,不利于裂解油的再次利用。
因此,如何保证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同时保证裂解油与碳渣在裂解后进行分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和裂解冷凝后裂解油中掺杂碳渣的问题,以便提高裂解油的品质,有利于再次利用,同时完成了高温碳渣的冷却,保证了裂解工艺的连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包括:裂解釜、裂解气管道、密封冷凝罐和螺旋输送机;
所述裂解气管道包括外层管道和内层管道,所述外层管道和所述内层管道的入口均连通于所述裂解釜的出口,所述外层管道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密封冷凝罐,所述内层管道和设置在其内的所述螺旋输送机由所述裂解釜穿过所述密封冷凝罐。
优选的,所述裂解釜的末端设有碳渣导向板,所述碳渣导向板导向所述螺旋输送机的碳渣螺旋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裂解釜的出口和所述外层管道的入口之间设有气固分离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装置和波纹补偿器,所述密封装置设于所述裂解气管道的末端并与所述波纹补偿器连接,所述波纹补偿器与所述密封冷凝罐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冷凝罐的底部设有裂解油出口和裂解油出口阀门。
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穿出所述密封冷凝罐的后段设有冷却机构。
优选的,还包括碳渣出料装置,所述螺旋输送机的末端连通于所述碳渣出料装置,所述螺旋输送机采用多级形式拼接。
优选的,所述碳渣出料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堵气设备和输送设备。
优选的,所述堵气设备为倒U型堵气管道,所述输送设备为U型螺旋输送机。
优选的,所述输送设备设有冷却机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旧轮胎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装置,整个过程中碳渣和裂解气进入两个不同的管道各自单独送出,避免了裂解气冷凝后与碳渣混合的可能,提高了裂解油的品质,有利于裂解油的再回收利用,同时完成了高温碳渣的冷却,实现了裂解碳渣高温连续出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3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