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9314.1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7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仲;张怀文;李云嵩;夏大平;张良;乔卫芳;黄松;赵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H01M8/16 |
代理公司: | 41131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41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培养系统 悬浮物过滤 储能蓄电装置 双室燃料电池 智能控制系统 反应系统 燃料电池 升压系统 废物处理 电池 单室燃料电池 固态燃料电池 本实用新型 原位微生物 参数调整 储能装置 降低污染 蓄电系统 有机质 高能量 矿井水 储能 基质 氢氧 水中 微生物 矿井 联合 水质 应用 | ||
1.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物过滤系统、微生物培养系统、联合反应系统、储能蓄电系统、电池升压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悬浮物过滤系统通过管道与微生物培养系统连接,微生物培养系统通过管道与联合反应系统连接,联合反应系统通过电线与储能蓄电系统连接,储能蓄电系统通过电线与电池升压系统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分别与悬浮物过滤系统、微生物培养系统、联合反应系统、储能蓄电系统和电池升压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悬浮物过滤系统包括进水管和悬浮物过滤网,微生物培养系统包括恒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管与恒温培养箱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悬浮物过滤网设置在恒温培养箱的进水口处,恒温培养箱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联合反应系统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恒温培养箱上还设有温度显示计和pH调节口;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恒温培养箱、出水阀门和进水阀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合反应系统由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氢氧固态燃料电池组成;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单极反应室,出水管通过第一支管与单极反应室连接,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进液阀门,单极反应室内设有第一阳极材料和第一阴极材料,第一阳极材料和第一阴极材料通过第一外电路导线连接,第一外电路导线通过电线与储能蓄电系统连接,单极反应室上还设有第一数据显示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电位传感器,单极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排气口位于相对两侧,单极反应室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排液阀门;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阳极反应室与阴极反应室通过第一质子交换膜隔开,第一质子交换膜的安装处设有密封圈;出水管通过第二支管与阳极反应室连接,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进液阀门,阳极反应室内设有第二阳极材料,阴极反应室内设有第二阴极材料,第二阳极材料和第二阴极材料通过第二外电路导线连接,第二外电路导线通过电线与储能蓄电系统连接,阳极反应室上还设有第二数据显示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电位传感器,阳极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排气口,阴极反应室上设有第三排气口,阴极反应室上部设有进液口,阴极反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排液阀门;
氢氧固态燃料电池包括双极板,双极板上设有并排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设有第二质子交换膜,阳极板上设有电催化剂Pt,阳极板和阴极板的外层均设有吸附扩散层,阳极板与阴极板通过第三外电路导线连接,第三外电路导线通过电线与储能蓄电系统连接;双极板上还设有氢气回收口、氢气进气口、氧气回收口和氧气进气口,其中氢气回收口和氢气进气口位于阳极板一侧,氢气回收口位于氢气进气口的上方,氧气回收口和氧气进气口位于阴极板一侧,氧气进气口位于氧气回收口的上方;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第一数据显示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位传感器、第一进液阀门、第一排液阀门、第二进液阀门、第二数据显示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电位传感器和第二排液阀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蓄电系统包括正极、负极和聚能环,聚能环内并排设有若干储能管,相邻的储能管之间设有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升压系统为变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矿井水的原位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阳极材料和第二阳极材料为石墨烯材料,第一阴极材料和第二阴极材料为碳纸,第一质子交换膜和第二质子交换膜为Nafion112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93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物生态净化污水用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