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竖肋格栅坝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7239.0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9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荣;魏新平;张吉儒;孔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肋 后排 前排 本实用新型 格栅 减小 开孔 泥石流 品字形结构 安装方便 坝体稳定 交错布置 弹性的 连接梁 坝体 弃土 扰动 钻机 冲击力 俯视 河床 跳槽 开挖 上游 保证 | ||
1.一种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弹性的前排竖肋(2)和多个刚性的后排竖肋(3),所述多个前排竖肋(2)沿第一直线排成一行,所述多个后排竖肋(3)沿第二直线排成一行,所述多个前排竖肋(2)和多个后排竖肋(3)在俯视平面内按品字形结构交错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前排竖肋(2)之间、相邻两个所述后排竖肋(3)、及相邻的一个所述前排竖肋(2)和一个所述后排竖肋(3)之间均通过连接梁(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前排竖肋(2)之间的第一行距、相邻两个所述前排竖肋(2)之间的第二行距、及沿所述第一直线排成一排的所述多个前排竖肋(2)与沿所述第二直线排成一排的所述多个后排竖肋(3)之间的排距均满足下式所限定的关系:
b/Dm=1.5~2
其中,b为第一行距、或第二行距、或排距,Dm为泥石流最大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位于地面线(5)以上的高度满足:
h=(1~4)b
其中,h为所述高度,b为第一行距、或第二行距、或排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竖肋(2)的位于地面线(5)以下的深度不小于前排竖肋(2)总长度的1/3,所述后排竖肋(3)的位于地面线(5)以下的深度不小于后排竖肋(3)总长度的1/3,且所述后排竖肋(3)的深度大于所述前排竖肋(2)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迎水侧、及在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背水侧均级配有多束钢管加筋束(6),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迎水侧的钢管加筋束(6)按2级配,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背水侧的钢管加筋束(6)按1级配,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位于地面线(5)以上的部分均配有竖肋箍筋(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加筋束(6)包括钢管(9)、和多根与所述钢管(9)焊接的钢筋(10),所述钢管(9)及所述钢筋(10)通过混凝土保护层(8)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钢管(9)的内部及外部的周向均设置有多根所述钢筋(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迎水面均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竖肋(2)和后排竖肋(3)的迎水面设置多排主筋(12),所述多排主筋(12)通过多个圆弧面箍筋(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竖肋格栅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4)包括多根横向配筋(13)和多根纵向箍筋(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72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水闸施工用闸门框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