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用于T梁负弯矩张拉的可移动操作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7500.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1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雷杨;田运;刘帮;刘烨;白杰;杨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13/00;B66C1/22;E04G1/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弯矩 本实用新型 张拉施工 底部矩形框架 千斤顶 可移动操作 矩形框架 固定块 行走轮 倒链 吊杆 张拉 长方体结构 固定千斤顶 横杆连接 可移动式 立杆顶部 手拉葫芦 轴承连接 操作架 杆连接 根连接 可调节 立杆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用于T梁负弯矩张拉的可移动操作架,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四个行走轮,四个行走轮连接在由四根连接杆连接形成的底部矩形框架的上;在该底部矩形框架上设有四根立杆,四根立杆顶部设有由四根横杆连接形成的顶部矩形框架;在该顶部矩形框架中部设有一根吊杆,该吊杆下方设有手拉葫芦和倒链,倒链下方设有一个U形支架,该U形支架上通过轴承连接一个长方体结构的固定块,该固定块上连接一个千斤顶。在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时,通过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操作架,可以方便千斤顶的转移,从而提高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的效率及安全,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调节并固定千斤顶的高度及角度,适用于各种T梁负弯矩的张拉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T梁负弯矩张拉的可移动式操作架。
背景技术
常规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时,工人先下到翼板下,然后采用人工移动千斤顶进行安装。因千斤顶较重,采用人工移动很容易发现滑落,费时费力,施工作业时也有诸多不便。
因此,找出一种能解决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的新技术,解决T梁负弯矩张拉的弊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T梁负弯矩张拉的可移动式操作架,提高千斤顶移动安装的效率,确保T梁负弯矩张拉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用于T梁负弯矩张拉的可移动操作架,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四个行走轮,四个行走轮连接在由四根连接杆连接形成的底部矩形框架的上;在该底部矩形框架上设有四根立杆,四根立杆顶部设有由四根横杆连接形成的顶部矩形框架;在该顶部矩形框架中部设有一根吊杆,该吊杆下方设有手拉葫芦和倒链,倒链下方设有一个U形支架,该U形支架上通过轴承连接一个长方体结构的固定块,该固定块上连接一个千斤顶。
其中,前述的U形支架是由水平设置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的竖向设置的连接板构成的U形框,U形开口朝向水平方向,其中固定块设置于U形支架的下底板上并位于U形框中。
进一步的,前述的倒链位于手拉葫芦下方,手拉葫芦上端通过一个吊钩连接在吊杆上,倒链下端通过一个吊钩连接一个吊环,所述吊环连接在所述U形支架的上顶板上。
进一步的,前述的立杆与连接杆之间设有下斜撑,所述立杆与横杆设有上斜撑或主斜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时,通过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操作架,可以方便千斤顶的转移,从而提高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的效率及安全,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调节并固定千斤顶的高度及角度,适用于各种T梁负弯矩的张拉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立杆,2-行走轮,3-横杆,4-吊杆,5-上斜撑,6-下斜撑,7-轴承,8-千斤顶,9-U形支架,10-倒链,11-手拉葫芦,12-吊钩,13-主斜撑,14-吊环,15-固定块,1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如图1和2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立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操作架,它包括4个行走轮2,行走轮通过4根连接杆16连接,连接杆16上设有4根立杆1,立杆1与连接杆16通过下斜撑6加强支撑,立杆1顶部设有4根横杆3,横杆3与立杆1通过上斜撑5和主斜撑13加强支撑。其中上斜撑5设置在正面,即前后面,如图1所示,主斜撑13设置在两侧面,且主斜撑13长度大于上斜撑5,主斜撑13由横杆3的中部连接至立杆1的中上部,如图2所示。杆体之间采用焊接连接。行走轮2通过将轮轴焊接在连接杆16上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7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