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壁双层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7474.1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邵忠;周伟;吴彪;贾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31302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炉壁 内炉壁 炉壁 本实用新型 螺旋形肋 双层水套 内壁面 外壁面 短肋 垂直 横向距离 互相平行 散热效率 上出水口 下进水口 沉积炉 高温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炉壁双层水套,包括圆柱形内炉壁、圆柱形外炉壁,圆柱形内炉壁置于圆柱形外炉壁中,圆柱形内炉壁的外壁面从下到上设有螺旋形肋板,该螺旋形肋板垂直于圆柱形内炉壁的外壁面设置,横向距离正好是圆柱形内炉壁与圆柱形外炉壁之间的距离,圆柱形外炉壁的内壁面从下到上设有一排互相平行的短肋板,该短肋板垂直于圆柱形外炉壁的内壁面设置,且圆柱形外炉壁的底部设有下进水口,上部设有上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高温气相沉积炉炉壁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高温气相沉积炉炉壁散热效率的炉壁双层水套。
背景技术
伴随着市场对气相沉积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制品需求的提高,为了提高制备效率,中频感应高温气相沉积炉的尺寸不断变大,冷却能耗与冷却效率之间的矛盾将变得异常突出,这对炉体炉壁的冷却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高温气相沉积炉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保障各部件运转在最佳状态,需对高温炉炉体炉壁进行合理的设计,采取何种冷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一种高温炉炉体循环冷却系统》(CN 107894168 A)中公开该系统包括左右水冷电极、储液箱、管路、循环泵等,循环泵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泵出,并通过左右两路来冷却高温炉,冷却液分别与高温炉的左右水冷电极连接,冷却液对左右水冷电极冷却后汇合,并流入外冷却器,外冷却器将循环的冷却液再次冷却,最后回到储液箱。该专利通过左右水冷电极将冷却液引入炉体炉壁内,再通过迷宫式导流通道输运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在管路中长时间停留循环带走炉壁内侧的热量。其缺点是:冷却液在管路滞留时间长,冷却时效性较差,若管路较细,有可能造成管路堵塞,进而影响炉壁的冷却效果,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危险;除此之外,管路过长也要求循环泵必须具备提供足够高的加压压力,这就变相的增加了循环泵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炉壁双层水套,其在能耗一定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高温气相沉积炉炉壁的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炉壁双层水套,包括圆柱形内炉壁、圆柱形外炉壁,所述圆柱形内炉壁置于圆柱形外炉壁中,所述圆柱形内炉壁的外壁面从下到上设有螺旋形肋板,该螺旋形肋板垂直于所述圆柱形内炉壁的外壁面设置,横向距离正好是所述圆柱形内炉壁与所述圆柱形外炉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圆柱形外炉壁的内壁面从下到上设有一排互相平行的短肋板,该短肋板垂直于所述圆柱形外炉壁的内壁面设置,且所述圆柱形外炉壁的底部设有下进水口,上部设有上出水口。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短肋板与圆柱形内炉壁的外壁面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下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外炉壁的底部,且使水流方向与所述短肋板呈45°~90°。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螺旋形肋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短肋板的高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螺旋形肋板的高度为50~100mm。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炉壁双层水套高度超过3m时,将所述炉壁双层水套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的圆柱形外炉壁的底部都设有下进水口,上部都设有上出水口。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炉壁双层水套,通过在炉壁双层水套内布置肋板,通过控制肋板的形状和位置来控制流体流动的方向和状态。当循环水正面遇到肋板时发生偏转,此时在此处产生涡旋结构,涡旋结构的产生使得内外壁面附近的冷却水发生强迫对流,从而将内炉壁侧的高温水带到外炉壁侧的低温区,而外炉壁侧的低温水被带到高温侧,这样极大的保证了内炉壁侧的温度梯度,冷却效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形外炉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形内炉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7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造炉
- 下一篇:敞开式环式焙烧炉智能强制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