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1594.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3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江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51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模壳 固位杆 壳檐 两组 套叠 本实用新型 衰减功能 固位环 固位件 连接槽 螺纹柱 壳体顶部开口 工程单位 均匀开设 减震杆 碰撞力 损坏率 外侧壁 底壁 顶壁 壳体 螺接 省力 省时 受压 衰减 套接 建造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模壳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处外侧壁套接有壳檐,所述壳檐顶壁均匀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柱,所述壳檐底部均匀连接有固位件,所述固位件包括固位杆和固位环柱,所述固位杆顶部与壳檐底壁相连,所述固位环柱螺接在固位杆底部,所述固位杆与第一螺纹柱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相邻两组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进行固定,能够避免相邻两组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在受压后紧紧套叠在一起的情况发生,较为省时省力,通过减震杆能够对相邻两组建筑模壳之间的碰撞力进行衰减,降低建筑模壳运输中的损坏率,从而减少了工程单位的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
背景技术
建筑模壳是用于钢筋混凝土现浇密肋楼板(或是井字梁楼板)的一种工具式模板。按材料分类,有塑料模壳、玻璃钢模壳等;按构造分类,有M型模壳(为方形模壳,适用于双向密肋楼板)、T型模壳(为长形模壳,适用于单向密肋楼板)。
通常在对建筑模壳进行运输时,人们是将多组建筑模壳套叠在一起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建筑模壳会在车厢内晃动,造成部分建筑模壳发生形变,甚至出现损坏,给工程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工程单位的建造成本,又或者晃动的车厢使其内部的建筑模壳相互挤压而紧紧套叠在一起,当建筑模壳到达施工现场使用时,紧紧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需要施工人员较为费力地将其分离,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一次行业内急需一种能够在运输中自行减轻震动,同时又能避免建筑模壳在互相挤压中紧紧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具。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常在对建筑模壳进行运输时,人们是将多组建筑模壳套叠在一起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建筑模壳会在车厢内晃动,造成部分建筑模壳发生形变,甚至出现损坏,给工程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工程单位的建造成本,又或者晃动的车厢使其内部的建筑模壳相互挤压而紧紧套叠在一起,当建筑模壳到达施工现场使用时,紧紧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需要施工人员较为费力地将其分离,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惯性衰减功能的建筑模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开口处外侧壁套接有壳檐,所述壳檐顶壁均匀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柱,所述壳檐底部均匀连接有固位件,所述固位件包括固位杆和固位环柱,所述固位杆顶部与壳檐底壁相连,所述固位环柱螺接在固位杆底部,所述固位杆与第一螺纹柱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固位杆包括减震杆和第二螺纹柱,所述减震杆与第二螺纹柱相焊接,且减震杆位于第二螺纹柱上方,所述固位环柱与第二螺纹柱相螺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杆包括固位柱,且固位柱顶部与壳檐底壁相连,所述固位柱底部套接有活塞套柱,所述活塞套柱内腔底壁安装有弹簧,且弹簧顶端与固位柱内腔顶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柱与第一螺纹柱直径相同,且两者螺纹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位环柱内腔螺纹与第一螺纹柱外壁螺纹相互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螺纹柱、第一螺纹柱和固位环柱的配合,能够对相邻两组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进行固定,能够避免相邻两组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在受压后紧紧套叠在一起的情况发生,方便施工人员将套叠在一起的建筑模壳进行分离,方便施工人员的使用,较为省时省力,通过减震杆能够对相邻两组建筑模壳之间的碰撞力进行衰减,降低建筑模壳运输中的损坏率,从而减少了工程单位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江,未经王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1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