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0005.7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1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奎;郑磊;刘长顺;徐良;路伟亭;李宝春;梁健;卢俊;张成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箱 渠槽 生态通道 装配式 斜坡 田间 本实用新型 门洞 渠道 侧壁 连通 生态系统 生态 上端 齐平 下端 逃生 防护 栖息 多样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包括渠槽本体,所述渠槽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生态箱,所述生态箱的顶部与所述渠槽本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生态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渠槽本体的门洞,且所述门洞位于所述渠槽本体的底部,所述生态箱中设置有生态斜坡,所述生态斜坡的下端位于所述生态箱的底部,所述生态斜坡的上端位于所述生态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能够有效连通田间和渠道的生态系统,兼有生物栖息、逃生、藏身和防护等多功能的生态通道,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属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田间斗(农)渠多以现浇或装配式混凝土衬砌为主,因追求较高的输水效率,衬砌表面常制作成生硬的三面光,毫无生气。近年来,虽然输水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渠道和田间生态系统未能实现有效连通,田间小动物如青蛙、蟾蜍和蛇等不能自由进出渠道水体,如遇非灌水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坠入渠道的小动物又不能顺利逃生,多会因缺水或炙烫而死致使农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现有的灌区动物逃生通道,一类是沿渠槽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在渠道内侧设计成带有踏步的缓坡形式,此类“横向斜坡”为保持一定的坡度,或是过多占用耕地或是影响输水能力。另一类是在渠内两侧顺水而设,即“纵向斜坡”,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耕地面积,但对输水效率影响较大。且现有的设计均未考虑生物习性问题,缺少生态化和生物引导性设计,在现实中可能无法吸引渠内生物利用生态通道栖息、藏身或逃生,未能很好的体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三面光混凝土衬砌造成的生物连通被隔断,两栖小动物无法自由进出渠道,或虽形式上连通,但景观效果较差,又缺少生物引导性设计而导致的逃生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连通田间和渠道的生态系统,兼有生物栖息、逃生、藏身和防护等多功能的生态通道,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包括:渠槽本体,所述渠槽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生态箱,所述生态箱的顶部与所述渠槽本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生态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渠槽本体的门洞,且所述门洞位于所述渠槽本体的底部,所述生态箱中设置有生态斜坡,所述生态斜坡的下端位于所述生态箱的底部,所述生态斜坡的上端位于所述生态箱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门洞的底边高度高于所述生态箱的底部高度,所述生态箱中还设置有生态集水池,所述生态集水池位于所述门洞处下方,所述生态斜坡的下端位于所述生态集水池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态集水池中铺设有沙子或石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态箱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上设置有通道口,所述生态斜坡的上端位于所述通道口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护盖板包括盖板外框、种植凹槽和采光窗,所述采光窗为镂空结构,所述种植凹槽和所述采光窗均为多个且直线排布交替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态斜坡为独立构件,所述生态斜坡的坡度为30°~50°,所述生态斜坡上设置有生物栖息槽;且所述生态斜坡包括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基层、以及位于所述混凝土基层上的生态胶结堆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门洞的上方设置有加固横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生态通道的田间装配式渠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生态箱内设有生态集水池,上部设有防护盖板,可防止行人不慎跌落;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也能减少生态箱内的水分蒸发,使环境能够保持一定的阴凉潮湿,对渠槽本体中小动物的逃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降低了死亡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0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漫
- 下一篇:一种整体装配微倾式节水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