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7216.5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银;薛艳芬;刘占军;赵高威;崔刘勇;周会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鼎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7/08 | 分类号: | F23Q7/08;F23N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腔 壳体 自动点火装置 喷油管 通风道 喷油嘴 电子点火针 出风板 进风口 体内 本实用新型 环形间隔 火焰出口 壳体内壁 危险系数 油泵系统 圆周分布 出风口 点火端 管接头 进风管 伸入 外周 成功率 连通 点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点火装置,自动点火装置包括壳体、电子点火针、喷油管,喷油管由左向右伸入至壳体内,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管的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为用于与油泵系统连接的管接头,壳体的右端设有点火腔,电子点火针的点火端和喷油嘴均位于所述点火腔内,壳体的一侧径向设有进风管,点火腔的外周上径向设有进风口,点火腔与壳体内壁之前有环形间隔以形成通风道,进风口与通风道连通,点火腔的右侧为火焰出口,壳体上于通风道的右侧设有出风板,出风板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出风口。该自动点火装置操作简单,能够降低危险系数;点火成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热源、锅炉启动点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的烘干设备使用的热源主要是:热风炉、煤粉炉、沸腾炉、链排炉等,这些炉子的主要燃料就是煤,在启动烘干设备时,需要对热源进行点火。主要采取的就是人工点火的方式,在炉内放上一定量的煤粉,在煤粉上倒上一些柴油或者引柴,人工点燃。这种方式不仅一次点燃的成功率低,而且危险系数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对工人造成灼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点火装置,以解决人工点燃存在的可能对人工造成灼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自动点火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点火装置,包括壳体、电子点火针、喷油管,喷油管由左向右伸入至壳体内,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管的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为用于与油泵系统连接的管接头,壳体的右端设有点火腔,电子点火针的点火端和喷油嘴均位于所述点火腔内,壳体的一侧径向设有进风管,点火腔的外周上径向设有进风口,点火腔与壳体内壁之前有环形间隔以形成通风道,进风口与通风道连通,点火腔的右侧为火焰出口,壳体上于通风道的右侧设有出风板,出风板上沿圆周分布有多个出风口。
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为圆筒形,出风板为圆形板,出风口为半圆形孔,各出风口沿圆形板均匀分布。
进一步优选,所述进风口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为圆孔,第二进风口为长孔,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均有若干个且沿点火腔外周分布。
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的左端密封连接有封板,电子点火针、喷油管均从该封板穿过,封板为法兰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点火腔内设有隔板,隔板位于喷油嘴的右方,隔板通过支撑杆连接在喷油管上,隔板上设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进风管上设有风量调节结构,风量调节结构包括转轴、翻板、锁止件,转轴密封转动装配在进风管上,翻板位于进风管内且与转轴固定连接,锁止件用于保持翻板的角度。
进一步优选,进风管外侧固定设有支板,支板的一侧设有可转动的转板,支板、转板通过锁止件固定,转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支板上设有供锁止件穿过的弧形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转板为L型板,转板由竖向板与垂直板构成,垂直板形成供手持的调节部,竖向板通过所述锁止件与支板连接,锁止件包括螺栓与蝶形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动点火装置的原理,首先要启动鼓风机,使大量空气由进风管进入到点火装置壳体内,这些空气一是为燃烧提供氧气,二是要与雾化的汽油混合。然后再启动与喷油管连接的油泵系统,将汽油由油箱输送到喷油嘴位置并给予汽油一定的压力,让喷油嘴将汽油雾化,雾化的汽油再与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最后启动电子点火针点燃油气混合物,用启动完成的点火器去点燃炉子。在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点火装置火焰的大小进行调节,风量调节结构控制点火装置进气量的大小,进气量的大小就决定了火焰的大小。该自动点火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危险系数;点火成功率高,使用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再次点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点火装置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鼎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鼎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7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