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5413.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9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殷娟;杨双;吕树强;丁超宇;武军;陈浩;田腾娇;曹银立;吴思私;牛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4 | 分类号: | B21D28/24;B21C5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27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冲压 检测销 工装 防漏 产品件 托料板 冲孔 本实用新型 汽车保险杠 冲孔结构 冲孔装置 工装本体 漏冲孔 调位 可调 插入检测 方向垂直 方向调整 问题产品 组件安装 不良品 前部 设防 流出 改进 发现 | ||
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包括冲压工装本体,在冲压工装本体的前部设有托料板,还包括防漏冲孔装置,所述防漏冲孔装置设有底板和检测销组件,底板与托料板为可调位连接,检测销组件安装在底板上,检测销组件与底板为可调位连接,底板相对托料板的调位方向与检测销相对底板的调位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冲孔工装不具备防漏冲孔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冲压工装上增设防漏冲孔结构。当产品置于冲孔工装时,产品件的一端的孔需要插入检测销内,一旦出现漏冲孔的产品件则无法正常放置,问题产品件将立即被发现,避免了不良品的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销位置可以在三个方向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工装,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在整车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安装孔进行安装。由于工艺的局限性,通常辊压保险杠两端的孔不能一起完成冲孔,需要在两个工位上完成冲孔。现有技术的冲孔工装不具备防漏冲孔的检测功能,当产品件生产的工序比较多时,现场稍有管理不慎,就会出现漏冲孔问题,出现产品件一端的孔未冲切就进入了第二工位。由于漏冲孔产品件不是批量发生的,所以问题产品件不容易被发现,问题产品件流出到下游客户处,造成产品件无法装车,引发顾客抱怨,给生产企业的声誉及经济造成损失。因此,在冲孔工装设计低成本的防漏冲孔结构,是杜绝漏冲孔产品件流出的必要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杜绝保险杠漏冲孔产品件流出的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包括冲压工装本体,在冲压工装本体的前部设有托料板,还包括防漏冲孔装置,所述防漏冲孔装置设有底板和检测销组件,底板与托料板为可调位连接,检测销组件安装在底板上,检测销组件与底板为可调位连接,底板相对托料板的调位方向与检测销相对底板的调位方向垂直。
上述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所述底板上设有检测销孔,所述检测销组件包括检测销、调位弹簧和垫圈,检测销下部设有外螺纹,检测销上部设有弹簧限位台,检测销依次插入调位弹簧、垫圈和检测销孔,检测销下部由螺母锁紧,调位弹簧两端分别触压垫圈和弹簧限位台。
上述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槽孔,由穿过安装槽宽和托料板的螺栓将底板与托料板固定,所述检测销孔为槽孔,安装槽孔的长向与检测销孔的长向垂直。
上述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所述检测销顶部为球面。
上述用于汽车保险杠冲压工装的防漏冲孔结构,所述安装槽孔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检测销孔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检测销组件至少设置一套。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冲孔工装不具备防漏冲孔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冲压工装上增设防漏冲孔结构。防漏冲孔结构设有检测销,当产品置于冲孔工装时,产品件的一端的孔需要插入检测销内,一旦出现漏冲孔的产品件则无法正常放置,问题产品件将立即被发现,避免了不良品的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销位置可以在三个方向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立竿见影,可有效杜绝漏冲孔产品件的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1中A-A剖视图(未按比例)。
图中各标号为:1、冲压工装本体,2、托料板,3、底板,4、安装槽孔,5、检测销孔,6、垫圈,7、调位弹簧,8、检测销,9、产品件,10、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未经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5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