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8691.8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8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银;杨阳;朱凯佳;冯宁;黄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和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高压油管 内管 凹腔 回油通道 弯管 泄漏 变形 中凸台结构 间隙配合 凸台结构 插片 加装 内壁 弯制 压瘪 圆度 申请 保证 生产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油管,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内管和套管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台结构,以使所述内管和套管在弯管情况下保持均匀的变形,并在内管和套管之间形成由多个凹腔形成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用于收集所述高压油管泄漏的燃油。本申请中凸台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弯管时内管和套管均匀的变形,因此有效的保证了套管的圆度,不会造成高压油管套管的压瘪或侧靠现象,高压油管弯制状态下,内管与套管之间会形成的凹腔通道为内管和套管之间创造了间隙,无需在内管和套管之间加装插片,高压油管泄漏的燃油也可以通过凹腔通道被收集起来,为高压油管的生产带来方便且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柴油机的高压油管。
背景技术
高压油管是连接喷油器和高压油泵之间的一种零部件,是柴油机上的一种关键零部件,被广泛应用。
高压油管的工作压力非常高,一般都在800bar-2000bar之间,高压油管在工作时燃油压力呈周期性的波动,加上柴油机运行时的剧烈振动,这样高压油管本身也要承受剧烈振动,高压油管易发生燃油泄漏或产生裂纹、断裂等情况。
当前无论哪种材料制造的高压油管,都不能保证高压油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为了确保高压油管的使用安全,一方面应尽力避免高压油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漏油情况,另一方面高压油管在制造时必须保证高压油管的套管与内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来容纳泄漏的燃油。
目前生产的带套管的高压油管大致分为两种,带插片型和无插片型。高压油管弯制时,应保证高压油管的内管和套管之间的同心度,避免弯管过程中的应力破坏造成燃油泄漏。
带插片型的高压油管是在其内管和套管之间添加垫片或弹簧,但是这种工艺不能有效阻碍泄漏燃油的排出。
而无插片型的高压油管在加工时难以保证高压套管与内管的同心度,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压瘪或侧靠现象,因此容易出现泄油不顺畅。
高压油管的防锈处理也很重要。高压油管的内管和外管多采用冷拔无缝钢管,为了进行防锈处理,其外表经过脱氧处理,在弯管前一般都进行了酸洗、磷化等处理,管子内外表面加涂防锈油;或者在油管的外表面喷涂烤漆、镀锌处理等。但是高压油管在实际加工制造时或运输、存放中经常会发现冷拔管的内外表面有生锈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下高压油管更容易腐蚀生锈,如果高压油管发生锈蚀,特别是内孔锈蚀,这就会给柴油机的运行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油管,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置于所述套管内,内管和套管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台结构,以使所述内管和套管在弯管情况下保持均匀的变形,并在内管和套管之间形成由多个凹腔形成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用于收集所述高压油管泄漏的燃油。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两端与喷油器喷嘴、高压油泵之间的连接处为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两端与喷油器喷嘴、高压油泵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58°的锥面,用于与所述喷油器喷嘴和高压油泵连接处60°的锥面配合,形成密封连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紧圈,所述压紧圈与内管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与喷油器连接的一端设置缸端螺帽,所述内管与高压油泵连接的一端设置泵端螺帽,所述缸端螺帽和泵端螺帽通过所述压紧圈锁紧所述密封连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内径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外径为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和船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和船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8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