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4刃金刚石钻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8199.0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9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郑仲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纳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2 | 分类号: | B23D7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金磊 |
地址: | 3112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铰刀 辅刃 本实用新型 金刚石钻 金刚石 圆柱度 杆体 铰刀 主刃 直径锥度 钻削效率 同心度 同圆周 直线度 铸造孔 钻尖角 精加工 刀片 刀柄 导条 积屑 盲孔 前角 粘滞 钻削 残留 修正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铰刀,尤其是涉及一种4刃金刚石钻铰刀。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钻铰刀加工时铸造孔底容易有残留,无法适用通盲孔的有效钻通,圆柱度以及精加工修正孔的直线度较差,钻削效率较低,有积屑瘤粘滞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杆体,所述的杆体一端设有钻铰刀本体,钻铰刀本体上设有两个金刚石主刃与两个金刚石辅刃,钻铰刀本体的刀片直径锥度为1000:1;钻铰刀本体的导条相对于刀柄的同心度为0.003mm,圆柱度为0.002mm;主刃的钻尖角为130‑140°,辅刃同圆周分布为88‑92°,钻削前角为130‑140°;辅刃的有效单边长度为0.5‑1.5mm。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铰刀,尤其是涉及一种4刃金刚石钻铰刀。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由于密度小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及耐蚀性,因此在各种工业部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领域。但在钻孔加工,铝合金却存在着很多的加工难题。
铝合金工件散热比较快,但在刃口上仍存在局部的高温、高压区,而铝和铝合金的熔点低(铝的熔点为659°),因此切屑上铝合金的分子很容易粘滞在钻头的前面上,形成积屑瘤。由于积屑瘤的残痕粘附在钻头前刀面上,使切削流出受到阻碍,导致切屑变形大,收缩系数也大,切屑断面变得很厚,占去钻头刃沟容屑空间较大的比例,因此使排屑情况变坏。在高温高压下,切削界面摩擦力很大。容易粘刀,特别是退火状态的铝合金,不易获得低的表面粗糙度。
目前市场上对硅铝合金的钻孔,多采用直槽钻孔,或者螺旋钻孔的加工方式,主切削刃只有2个,其它增加刃数的方式多为增加导条,而不能实现有效的钻削。这样钻削的效率比较低,而增加导条的方式,可以提高刀具的刚性,却反过来降低刀具的排屑能力。如果在有铸造缺陷的工件上进行钻削,钻头容易跑偏,引起直线度失真,孔的正圆度超差,造成圆柱度过切。不可以实现精密加工,而作为粗加工,又不能为精密铰孔带来良有好预加工条件。传统的设计,效率比较低下,需要以增加刀具为前提来提升工程能力。不适用现代高效精密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4刃金刚石钻铰刀,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钻铰刀加工时铸造孔底容易有残留,无法适用通盲孔的有效钻通,圆柱度以及精加工修正孔的直线度较差,钻削效率较低,有积屑瘤粘滞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4刃金刚石钻铰刀,包括杆体,所述的杆体一端设有钻铰刀本体,钻铰刀本体上设有两个金刚石主刃与两个金刚石辅刃,钻铰刀本体的刀片直径锥度为1000:1;钻铰刀本体的导条相对于刀柄的同心度为0.003mm,圆柱度为0.002mm;主刃的钻尖角为130-140°,辅刃同圆周分布为88-92°,钻削前角为130-140°;辅刃的有效单边长度为0.5-1.5mm。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质合金钻尖,135°钻尖角。大横刃4.5%×Dc,而传统的硬质合金横刃,达到3%×DC,小进刀角1-2°。这样能够实现刀具的有效钻入,定心性能良好,排屑顺畅。4刃的钻削槽,可有效提升钻削能力50%以上。2个PCD的钻削主刃+2个PCD钻削辅刃,实现钻铰孔的平稳过渡,提高刀具的通过性;有力保证破孔位置的直线度,以已加工区域做为导向对切削刃口进行扶正导引,使刀具不跑偏。
作为优选,所述的钻铰刀本体端部的4个金刚石柱刃长度范围为8-12mm,以背锥形式出现,其直径方向呈4-90°均匀分布,以圆柱度作为要求来控制;钻铰刀本体中部的8个硬质合金柱刃以8-45°均布分布。8个硬质合金柱刃可以实现精确的孔铰削,也可利用于粗加工,为后序精加工的形状和位置因素制造良好的预加工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钻铰刀本体内开有说个冷却水孔,冷却水孔直径为0.8mm,其以7°径向分布指向刃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钻铰刀本体的横刃长为钻铰刀本体外径的4%-5%,第一后角宽为钻铰刀本体外径的4%-5%,横刃进刀角为1-2°,出刀角为80°,齿隙的进刀前角为1-3°,向心倾角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纳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科纳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8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