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周转混凝泵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2136.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4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鸿鹏;徐学东;李超;胡竹稳;卫自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上支撑部 下支撑部 泵管 可周转 本实用新型 刚性结构 混凝 法兰连接处 结构寿命 支撑点 震荡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周转混凝泵管固定装置,刚性结构的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连接部;上支撑部抵在泵管的法兰连接处,下支撑部固定在地面,连接部分别连接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刚性结构的固定装置,能够保证使用的稳定性,连接部分别连接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构成泵管四周多个支撑点,不易因震荡而倾斜,且该结构寿命长,可周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周转混凝泵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是确保混凝土正常浇筑的关键,而首层泵管固定又是整个泵管固定的重点。尤其在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过程中随着楼层的逐渐升高,泵送压力越来越大。若首层泵管固定不牢靠,易发生关箍脱落及爆管现象。
传统的固定方法采用木质进行加固的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架体会因震动而变形松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及维护费用。且雨天过后易被腐蚀,有效利用时间短,不能重复利用,所以传统的水平泵管固定方式不具备稳定性,不能周转使用,浪费材料、易导致施工现场不美观、整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固定装置不够稳定、不能周转使用的可周转混凝土泵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可周转混凝土泵管固定装置,刚性结构的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连接部;上支撑部抵在泵管的法兰连接处,下支撑部固定在地面,连接部分别连接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部的尺寸小于下支撑部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部为方形框架结构,泵管穿过方形框架结构中心部。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部为四个槽钢首尾相接的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部为方形框架结构,泵管穿过方形框架结构中心部,且下支撑部上设有固定在地面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部为四个槽钢首尾相接的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多个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槽钢。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固定装置上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钢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性结构的固定装置,能够保证使用的稳定性,连接部分别连接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构成泵管四周多个支撑点,不易因震荡而倾斜,且该结构寿命长,可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周转混凝土泵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周转混凝土泵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上支撑部1、下支撑部2、连接部3、连接杆31、加强筋4、泵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可周转混凝土泵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刚性结构的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部1、下支撑部2、连接部3;上支撑部1抵在泵管5的法兰连接处,下支撑部2固定在地面,连接部3分别连接上支撑部1与下支撑部2,形成泵管5周围多个支撑点。
所述上支撑部1的尺寸小于下支撑部2的尺寸,以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2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