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板诱导缝及其排水槽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7938.7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2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智宁;孙平刚;薛小锋;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远大洪雨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7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排水槽 板体 防水结构 迎水面 橡胶止水带 排水组件 可拆卸固定连接 背离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顶端平面 防水能力 混凝土块 隔离层 人为地 地下室 包覆 固接 竖直 横穿 铺设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板诱导缝及其排水槽防水结构,属于地下室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顶板诱导缝及其排水槽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块制成的板体,板体上人为地开设有一条竖直的诱导缝,诱导缝的顶端平面为迎水面,板体内设置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横穿诱导缝,将诱导缝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迎水面铺设有隔离层,诱导缝背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排水槽、轧箍,排水槽位于诱导缝的正下方且与板体的底部固接,轧箍包覆在排水槽背离板体的一侧,且轧箍与板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达到提高顶板诱导缝处防水能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诱导缝及其排水槽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的修建施工过程中,以地下室顶板为例,通过在地下室墙体顶板上设置诱导缝,人为形成结构薄弱带,释放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收缩应力和变形,诱导混凝土结构外墙在此处开裂,达到释放变形和避免外墙渗漏的作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施工方法在诱导缝12处的防水方法通常为在诱导缝12内设置具有较大延展性的橡胶止水带2,然后在诱导缝12处外墙外侧的迎水面11加贴防水加强层8,以进行防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仅通过防水加强层8和橡胶止水带2的防水作用较为脆弱,当建筑物使用年限较久,仍会有部分水分渗透橡胶止水带2并顺着诱导缝12渗入地下室内,导致顶板诱导缝12处的防水效果较差、地下室内常年潮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顶板诱导缝处防水能力的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顶板诱导缝及其排水槽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块制成的板体,板体上人为地开设有一条竖直的诱导缝,诱导缝的顶端平面为迎水面,板体内设置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横穿诱导缝,将诱导缝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迎水面铺设有隔离层,诱导缝背离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排水槽、轧箍,排水槽位于诱导缝的正下方且与板体的底部固接,轧箍包覆在排水槽背离板体的一侧,且轧箍与板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迎水面上的水分首先被隔离层进行初步隔离,从而使得水分尽量不会从诱导缝渗入板体内,当一小部分的水分意外地从诱导缝渗入板体内部时,橡胶止水带能够阻挡水分继续向下渗透,从而防止水分经过诱导缝渗入地下室,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而当年限较久之后,一小部分的水分也会从橡胶止水带继续向下渗透,此时渗透下来的水分会掉落至排水槽内,并经由排水槽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水分直接进入地下室,提高防水效果。轧箍将排水槽固定在板体上,提高排水槽的固定稳定性,且轧箍可拆卸,因此可以将轧箍取下检修或修补、更换排水槽。综上,通过从上至下设置层层防水结构,从而提高了诱导缝处的防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轧箍与排水槽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吸水板,吸水板内部中空且放置有生石灰,吸水板贴合排水槽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分顺着诱导缝一直低落至排水槽中,若排水槽也发生泄漏,则水分会滴落至吸水板表面,并且顺着进水孔进入吸水板内部,与吸水板内部的生石灰发生反应并吸收水分,同时,水分与生石灰反应会产生热量,热量会将吸水板表面以及排水槽内的水分蒸发掉,保持干燥,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能力。轧箍可以拆卸下来,因此当吸水板内生石灰使用耗尽后,可以拆下轧箍以更换吸水板,保证吸水板的吸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背离迎水面的端面上预埋有螺栓,螺栓上设置有配套的螺母,轧箍上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螺栓穿过轧箍上的螺纹孔并通过螺母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栓预埋于板体内部,因此螺栓与板体之间的固定十分稳定,轧箍通过螺纹孔插入螺栓,并且利用螺母拧紧,一方面使得轧箍的连接较为稳定,另一方面也便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远大洪雨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远大洪雨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7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室底板的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外墙与顶板的转角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