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7054.3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1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庄茂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合层 透明保护膜层 摄像头 通光区域 镜头 支撑层 聚碳酸酯保护层 保护膜结构 泡棉 本实用新型 安全距离 层叠设置 对位贴合 保护膜 贴附 贴合 环绕 损伤 侧面 外部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包括用以覆盖镜头的透明保护膜层,所述镜头具有中间通光区域,所述透明保护膜层朝向镜头的一侧面还形成有黏合层,所述黏合层环绕通光区域设置;所述透明保护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聚碳酸酯保护层和PET支撑层,所述PET支撑层靠近镜头设置;所述黏合层混合有泡棉材料。通过设置透明保护膜层使黏合层可见,贴合时,可从外部清楚根据黏合层的位置对位贴合,防止黏合层贴附在通光区域,又设置透明保护膜层包括聚碳酸酯保护层和PET支撑层和含有泡棉材料的黏合层使透明保护膜层的厚度较厚较硬且与镜头具有安全距离,有效保护摄像头不被保护膜和外界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头镜头的保护膜大多是使用不透明的保护膜结合粘胶剂贴合的设计方案,使用者在贴保护膜时需要判断保护膜和被保护镜头进行准确对位以确保粘胶剂不会直接粘在镜头上,但是由于保护膜的材质不透明,贴膜时无法看到内层的粘胶剂区域,也无法看到摄像头的通光孔,导致很容易将粘胶剂贴附在摄像头的通光孔区域,对镜头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通常现有的摄像头保护膜结构薄且软,其只能起到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摄像头内部的作用,无法利用保护膜本身对摄像头进行安全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该保护膜结构既能准确对位防止粘胶剂与镜头粘接,又能实现对镜头的安全防护。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包括用以覆盖镜头的透明保护膜层,所述镜头具有中间通光区域,所述透明保护膜层朝向镜头的一侧面还形成有黏合层,所述黏合层环绕通光区域设置;所述透明保护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聚碳酸酯保护层和PET支撑层,所述PET支撑层靠近镜头设置;所述黏合层混合有泡棉材料。
优选地,所述黏合层还向外一体延伸有手柄粘合部,所述保护膜结构还包括双面无粘性的撕手柄,所述撕手柄分别固定在手柄粘合部的上下两个端面。
优选地,所述透明保护膜层与黏合层的内环连接处还形成有挡胶层。
优选地,所述挡胶层由透明保护膜层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保护层的厚度为0.1mm-0.2mm。
优选地,所述PET支撑层的厚度也为0.1mm-0.2mm。
优选地,所述黏合层的材质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透明保护膜层使黏合层可见,贴合时,可从外部清楚根据黏合层的位置对位贴合,防止黏合层贴附在通光区域,又设置透明保护膜层包括聚碳酸酯保护层和PET支撑层和含有泡棉材料的黏合层使透明保护膜层的厚度较厚较硬且与镜头具有安全距离,有效保护摄像头不被保护膜和外界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摄像头保护膜结构与摄像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7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基材的二极管用红白胶带
- 下一篇:一种软包电池用绝缘保护PI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