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9747.1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昶;陈虎;孙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如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徐文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单元 本实用新型 偏振单元 正方形阵列 正交偏振 背光源 偏振层 增强型 二维 消光 隔离 偏振方向正交 独立控制 封装形式 显示分区 点光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WLP封装形式的LED芯片、白墙和下偏振层;以一个或一个以上LED芯片为一个芯片单元,所述芯片单元外侧围设置将芯片单元隔离在内的白墙,所述白墙将芯片单元隔离成若干第一正方形阵列;所述下偏振层具有若干呈第二正方形阵列的偏振单元,且层内相邻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所述偏振单元位于芯片单元的正上方,且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各个点光源可以独立控制,可以增加显示的HDR性能,显示分区效果更加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器是通过灯管发光,光源经过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分子,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再经过彩色滤光片与另一块偏光片导出,其中,薄膜晶体管可以通过改变液晶的电压来控制光线的强度与色彩,进而在液晶面板上形成不同的颜色。然而,由于显示模式与背光设计等因素限制,其大视角处显示亮度明显降低。
液晶显示器被配置为通过施加电压至场产生电极而在液晶层中施加电场,通过所产生的电场而确定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并且控制入射光的偏振,以有助于显示图像。
传统液晶显示器通常分为三类,例如,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以及透反型液晶显示器。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用位于液晶盒后侧的背光来显示图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外部自然光来显示图像。透反型液晶显示器可以被配置为:在室内或在外部光有限的暗处时以透射模式运行,以通过使用显示元件的嵌入光源来显示图像;以及在室外高照明度的环境下以反射模式运行,以通过反射外部光来显示图像。以此方式,透反型液晶显示器可以结合以上提到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和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在液晶显示器当中,被配置为通过使用背光来显示图像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或透反型液晶显示器因为其显示亮度相对高于传统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而被主要使用。
然而,应注意的是,从背光辐射并且入射在偏光片上的光的大约50%被偏光片吸收,该偏光片通常耦接至相应的液晶显示器的下部。因而,剩余的大约50%的光可以用于显示图像。结果,光效率和显示亮度可能比可接受的低。与此同时,随着背光源芯片尺寸的逐步减小,显示器件的像素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亟待提高画面的高动态区域显示对比度;其中,消光比是影响显示能力的重要因素,检偏振器相对于被检偏振器的最小透过光强与最大透过光强之比称为消光比,简单来说就是一束光通过偏振片之后的光强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值。因此,需要一种途径,其提供有效的、节省成本的技术来改善显示亮度、出光效率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显示亮度且提高出光效率的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WLP封装形式的LED芯片、白墙和下偏振层;
以一个或一个以上LED芯片为一个芯片单元,所述芯片单元外侧围设置将芯片单元隔离在内的白墙,所述白墙将芯片单元隔离成若干第一正方形阵列;
所述下偏振层具有若干呈第二正方形阵列的偏振单元,且层内相邻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
所述偏振单元位于芯片单元的正上方,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正方形阵列的正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上方设置有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层和上偏振层,所述上偏振层具有若干呈第三正方形阵列的偏振单元,所述上偏振层内相邻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且所述上偏振层与下偏振层中上下一一对应的偏振单元的偏振方向正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如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如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9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源的防斜光束结构及其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