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2832.7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6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锋;张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陷部 减震部 凸起部 周侧面 本实用新型 减震 凹凸交错 形变空间 大形变 回弹力 平衡性 柔软度 柔软性 舒适性 布设 形变 回弹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鞋底,包括鞋中底和鞋大底,所述鞋中底的周侧面上设有交替布设的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于周侧面上形成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第二减震部于周侧面上形成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凸起部对应第二凹陷部设置,第一凹陷部对应第二凸起部设置,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共同形成凹凸交错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可提供形变空间,便于发生形变减震,提高鞋底柔软度,同时,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在凹陷部发生较大形变的时可提供向上的回弹力,促进鞋中底快速回弹,保持其平衡性,以保证鞋底的稳定性、柔软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运动鞋领域十分重视运动鞋的减震、回弹技术和柔软舒适性的研发,市场上也推出多种具有缓冲减震、回弹功能并且舒适的运动鞋,基本上都是根据常规运动的原理,在运动鞋后跟处设计减震功能,比如在鞋后跟处设置缓冲垫,当脚后跟施加一定的压力到该鞋底时,借助具有一定弹性的缓冲垫产生一定回弹力来抵消部分脚后跟向下的压力,从而达到缓解腿部疲劳的效果,这种方案对于缓解腿部疲劳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现有的鞋底结构一般采用泡棉材料的缓冲垫,其缓冲效果限于其泡棉材料本身弹性的不足,存在缓冲效果有限以及使用寿命有限等方面的局限性。
再者,现有的运动鞋当其鞋底柔软性较好时,通常其回弹性能有限。
其次,现有运动鞋的鞋中底通常易脏且不易擦洗。
鉴于消费者对成品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案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舒适和回弹迅速的新型鞋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鞋底,包括鞋中底和鞋大底,所述鞋中底的周侧面上设有沿所述鞋中底的周向方向交替布设的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凹凸单元,所述第一凹凸单元于所述周侧面上形成呈高、低位设置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第二凹凸单元,所述第二凹凸单元于所述周侧面上形成呈高、低位设置的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共同形成凹凸交错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若干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凹凸单元,形成第一波形曲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形成所述第一波形曲面的波峰,相邻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所述第一波形曲面的波谷;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若干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二凹凸单元,形成第二波形曲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所述第二波形曲面的波峰,相邻的所述第二凹陷部形成所述第二波形曲面的波谷,所述第一波形曲面的波峰对应所述第二波形曲面的波谷,所述第一波形曲面的波谷对应所述第二波形曲面的波峰。
进一步地,以鞋底对应足弓所在位置为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以所述鞋中底的内、外两侧面上对应脚后跟的中心区域的位置为最大受力区,以所述鞋中底的周侧面除去所述最大受力区的位置为正常受力区,所述鞋中底的内外两侧面上位于所述最大受力区的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沿上下方向的设置宽度分别相应大于位于所述正常受力区的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沿上下方向的设置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鞋中底包括灌注成型的PU主体,以及外包于所述PU主体的底面和周侧面上的TPU膜,所述PU主体的硬度为25~40HA。
进一步地,所述TPU膜的厚度为0.28~0.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未经特步(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2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