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3968.3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8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武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93 | 分类号: | B29C64/393;B29C64/20;B33Y50/02;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打印 微流控装置 打印系统 原料流量 电连接 工作台驱动机构 工作台 原料储存容器 本实用新型 固定机构 控制器电 原料输入 | ||
1.一种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装置固定机构、原料储存容器、原料流量控制器、3D打印系统控制器、3D打印工作台以及3D打印工作台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微流控装置电连接于所述微流控装置固定机构;所述原料储存容器电连接于所述原料流量控制器,通过所述原料流量控制器,用于将原料输入至所述微流控装置;所述原料流量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3D打印系统控制器,用于控制原料流量;所述3D打印工作台电连接于所述3D打印工作台驱动机构,所述3D打印工作台驱动机构电连接于所述3D打印系统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3D打印工作台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微流控装置固定机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装置由至少一个微流控管道组成,所述微流控管道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微流控管道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原料流量控制器与所述原料储存容器连通;所述微流控管道的输出端即是3D打印的打印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管道被设置成输入端的数量大于输出端的数量的分叉型结构,输入端的数量对应原料的数量,多个输入端在所述微流控管道的中间与输出端贯通形成通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原料之间发生聚合固化反应快,则所述通路结构距离所述输出端最近;而不同原料之间发生聚合固化反应慢,则所述通路结构距离所述输出端最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被设置成输入端的数量大于输出端的数量的分叉型结构的所述微流控管道被周向、水平或阵列设置于所述微流控装置固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流控管道被周向、水平或阵列设置于所述微流控装置固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3、4、5或7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管道的直径在1微米到1毫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4、5或7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原料输入量设定值,每个所述微流控管道的直径是相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3、4、5或7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原料输入量设定值,每个所述微流控管道的直径是不相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3、4、5或7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管道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长度在1厘米到1米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到所述通路结构,以及所述通路结构到所述输出端均是直线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夹角在90°到18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39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热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续协同的熔融沉积3D打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