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0338.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3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肖慧;徐哈宁;黄声杰;龚育龄;杨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李炳生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板 自动跟踪装置 光敏传感器 公交车 太阳能 挡风玻璃板 测光模块 控制模块 升降柱 光伏 太阳能电池面板 升降控制机构 自动跟踪太阳 本实用新型 汽车行驶 前方位置 入射方向 信号连接 转化效率 可升降 遮光板 车顶 多块 垂直 侧面 太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包括设置在公交车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装置模块,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装置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多组光敏传感器,与光敏传感器对应的多块遮光板;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设有多组升降柱,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设有控制模块,公交车的顶部设有测光模块,公交车的前方位置设有可升降的挡风玻璃板,挡风玻璃板通过升降控制机构安装在公交车上;多组光敏传感器,测光模块以及多组升降柱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使太阳能电池面板始终与太阳入射方向相互垂直,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和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的光伏能源是真正的绿色能源,但光伏转化效率受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影响很大。对于地面上的移动光伏装置,例如车载光伏系统,受到太阳自身方位和汽车行驶方位的双重影响,光伏转化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车载光伏能源的利用。当前城市绿色环保公交车主要以电动力作为能源方式,尚未采用光伏动力方式,其主要原因便是车载光伏系统能源转换效率低、成本高且能源供给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包括设置在公交车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装置模块,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装置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多组光敏传感器,与光敏传感器对应的多块遮光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设有多组升降柱,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设有控制模块,公交车的顶部设有测光模块,公交车的前方位置设有可升降的挡风玻璃板,挡风玻璃板通过升降控制机构安装在公交车上;
多组光敏传感器,测光模块以及多组升降柱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光敏传感器分为四组,分别为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第三光敏电阻以及第四光敏电阻,四个光敏电阻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四个侧面上,第一光敏电阻和第三光敏电阻在太阳能电池板上互相对称,第二光敏电阻和第四光敏电阻在太阳能电池板上互相对称。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遮光板的数量为四块,四块遮光板与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第三光敏电阻以及第四光敏电阻一一对应,四块遮光板分别位于四个光敏电阻的一侧。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第一光敏电阻向光时第三光敏电阻被遮光板遮挡,第三光敏电阻向光时第一光敏电阻被遮光板遮挡,第二光敏电阻向光时第四光敏电阻被遮光板遮挡,第四光敏电阻向光时第二光敏电阻被遮光板遮挡。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升降柱分为四组,分别为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第三升降柱和第四升降柱,四个升降柱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的四个角位置。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控制模块,集成了光敏传感电路的信号运算处理、升降柱控制信号的运算传输以及测光电路信号的运算处理,控制模块的核心运算模块型号为LPC1788,光敏电阻电路输出信号经LPC1788的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LPC1788运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升降柱的升降动作。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公交车载分布式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所述测光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测光模块为受光器,测光模块输出的电信号经控制模块中LPC1788的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控制模块LPC1788运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0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减速机后置后驱联动斜单轴光伏跟踪器
- 下一篇:流体阀门调试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