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安装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0156.X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3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贾世鹏;任少卿;董翔宇;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刘芳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散热器安装孔 多功能锁 前端框架 散热器安装装置 支架 支撑 汽车制造技术 本实用新型 汽车运行 支架安装 支撑台 汽车 噪音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其中,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和多功能锁支架;前端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器安装孔,第一散热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散热器;多功能锁支架安装在前端框架本体上,多功能锁支架包括用于支撑散热器的支撑台,支撑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散热器安装孔,第三散热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散热器。如此,通过前端框架本体和多功能锁支架均开设散热器安装孔实现对散热器的共同支撑并共同承担散热器的冲击,提高了散热器的安装强度,保证散热器的安装可靠性,也降低了汽车运行时散热器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在中国的人均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走进千家万户。目前,随着中国节能排放法规的日趋苛刻,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开发的趋势,同时也是判断整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重要指标。在车型研发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降低研发成本,往往采用平台化的思路,使同一车型的汽油版,混动版和电动版在进行尽量小的设计变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达到零部件共用。由于混动车型的构型设计,相比传统车,在前机舱中增加了前电机和前电机控制器等部件,使得前机舱整体产热增多,所以需要功率更大的散热器用于前机舱散热。同时,散热器功率在一定程度上与散热器重量成正比例关系。
现有技术中,散热器通常通过前端框架本体安装在车身上;其中,前端框架本体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开设2个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点。现有前端框架本体运用在混动车型时,由于混动车型需要使用质量更大的散热器,尤其是车辆运行在恶劣工况时,质量更大的散热器的振动会对前端框架本体造成更大的冲击,因此,极易导致前端框架本体上的安装点被撕裂,导致散热器安装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车型散热器安装装置运用在混动车型时,散热器安装装置强度不足,车辆运行在恶劣工况时,散热器整体振动和噪音较大,并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本体和多功能锁支架;所述前端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器安装孔,所述第一散热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散热器;
所述多功能锁支架安装在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所述多功能锁支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散热器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散热器安装孔,所述第三散热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
可选地,所述前端框架本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在上横梁、下横梁两侧的两个腰部加强件,以在所述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两个腰部加强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部分散热器的容纳空间;所述多功能锁支架安装在所述上横梁上;
其中,所述两个腰部加强件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内侧都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器安装孔。
可选地,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第一散热器安装孔的至少部分沿所述前端框架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安装孔的数量各为三个;
和/或,所述下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散热器安装孔,且所述下横梁上的所述第二散热器安装孔沿所述前端框架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锁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横梁连接的锁支架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下端设置有向前凸出的所述支撑台,且所述支架本体下端还连接有向前弯折的防撞梁连接板,所述防撞梁连接板用于与防撞梁连接;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端通过支架本体中部与所述支架本体下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锁支架上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锁支架安装孔的下方;所述前端框架本体上横梁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01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油箱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