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白腐真菌控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4235.1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腐真菌 电保护 控藻 药箱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水质参数 投加系统 出液泵 实验用 投加管 真菌 水处理技术领域 蓄电池提供电能 参数测量系统 结合检测 上端开口 线路连接 充电孔 接线孔 进液口 可拆卸 密封盖 内固定 上端 浮船 水库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白腐真菌控藻装置,包括浮船,所述浮船上固定有上端开口的电保护箱体,所述电保护箱体内固定有蓄电池,所述电保护箱体上端可拆卸地安装有一密封盖,所述电保护箱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和充电孔,还包括真菌投加系统和参数测量系统,所述真菌投加系统包括药箱,所述药箱上设有一进液口,所述药箱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一投加管,所述投加管上设有出液泵,所述出液泵线路连接所述蓄电池由所述蓄电池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的水库当中进行白腐真菌的投撒,同时能够检测相应的水质参数,结合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可以用来评价白腐真菌的控藻效果,有利于白腐真菌控藻实验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用白腐真菌控藻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降低水体的使用功能,还会导致水生系统的日益退化。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已分别高达27.8%,57.4%和14.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富营养化水体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会发生不同藻类大量增殖导致的水华现象,其中蓝藻水华的危害最大。我国是世界上蓝藻水华爆发严重、分布广泛的国家之一,太湖、滇池及巢湖皆有大面积、高频率水华发生。藻华发生严重危害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藻华的主要藻种如微囊藻、鱼腥藻、念珠藻以及束生藻在生长及衰亡过程中产生的藻毒素严重影响水体生物的生存以及人类的健康。蓝藻死亡时,细胞破裂会释放大量毒素,水生生物饮用受毒素污染的水体后会出现不同的中毒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类引用了受污染的水体后或者间接食用了这些水生物,会导致肝脏、肠胃、皮肤等部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在国外,微生物控藻技术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是Yanyan Su等利用藻和活性污泥共生系统处理废水中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并研究藻和活性污泥的比例对去除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比例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氮磷去除影响较大。
在国内,为了更好的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治理,使用锁磷剂打破藻类细胞壁,使藻类释放磷元素,在吸收藻类释放的磷元素的同时,能够吸收高于97%的水体中的磷,形成极低溶解度的磷酸盐沉淀。在沉降过程中,该制剂能吸附水体有机质,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COD。最终,该制剂沉降后,能在底泥层形成一层“覆盖”,遏制底泥层中磷的释放。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除了使用锁磷剂之外,另安装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增氧,活化水体,改善底部环境,会进一步提高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
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在废水处理中被广泛研究的一种白腐真菌,于2015年首次被报道用于控藻应用研究,至此之后白腐真菌在控藻方面也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潜力,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iu)以及香栓菌(Tremates odorata)等白腐真菌也被引入到控藻应用领域。
微生物控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溶藻菌开发生物菌剂也具有广泛的前景,然而此类方法的生态安全性、微生物生物安全性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此,需要进行大量的真菌控藻实验来深入探讨生态安全性、微生物生物安全性问题,而现在缺少一种专门为白腐真菌控藻而设计地装置,因此,为了便于实验地有效推进,本实用新型针对地设计出一种实验用白腐真菌控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用白腐真菌控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4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城市河道修复的组合式生态浮床
- 下一篇:微气泡溶解扩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