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2247.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6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F21V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器 电性连接 蓄电池 壳体 电梯报警装置 信号发射器 固定架 传感器 电梯发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 语音播报器 接收器 报警装置 传输信号 电梯技术 快速报警 内部设置 人工报警 维修电梯 电梯 发射 维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架,壳体设置于固定架的上方,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接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信号发射器,中央处理器的两侧电性连接有语音播报器。设置有传感器,使得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传感器传输信号至中央处理器内部,并通过信号发射器进行快速报警,避免了现有的电梯在发射故障后需要人工报警的情况,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可快速到达维修电梯,设置有两个蓄电池,从而达到了能够延长报警装置的使用时间,适用于电梯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报警装置可缩短电梯困人事故的应急响应时间,解决电梯困人救援及时性问题,提高相关单位对电梯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现有的技术中有很多研究报警装置的期刊和文献,其中,一篇专利号为CN203545367U的实用新型申请,该种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报警装置,通过设置有报警模块和红外线测距模块,使得进行声光报警,同时,发送电梯异常信息到指定的维保人员,但是该种报警装置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快速进行报警,且该种报警装置无法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抚,并电梯内部空气稀薄,使得该种报警装置无法提高电梯在故障后内部被困人的存活率,且该种报警装置为单个蓄电池,通常单个蓄电池只能支撑三个小时,并现有的电梯故障维修时间远不止三个小时,从而使得现有的报警装置使用时间短,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报警装置以此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于解决现有的报警装置无法快速报警,无法提高被困人员存活率,使用时间较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报警装置,通过设置信号发射器部件,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可快速到达维修电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报警装置无法快速报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架,壳体设置于固定架的上方,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接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信号发射器,中央处理器的两侧电性连接有语音播报器,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一侧设有按钮,按钮的下方设置有照明灯,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壳体的上方设置有摄像头,且显示屏、按钮、照明灯、传感器和摄像头均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固定架的前后两端均镶嵌有防护玻璃,固定架正面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罩,固定架后方的内部设置有氧气瓶,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消防锤。
优选的,所述氧气罩设置有3个-6个,且氧气罩与氧气瓶配套使用。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端和火警报警中心信号接收端无线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收器与电梯外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无线信号连接,且接收器与红外测距传感器为无线信号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设置有2块,且蓄电池的电性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电性接收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照明灯、摄像头、语音播报器、信号发射器的信号接收端均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按钮、传感器和接收器信号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电梯报警装置,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有氧气罩、氧气瓶和照明灯,使得当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转,且电梯内部氧气稀薄时,可通过氧气罩和氧气瓶补充被困人员身体的含氧量,且可通过照明灯将电梯内部进行照明,避免被困人员因黑暗造成的恐惧,从而提高了电梯内部被困人员的获救率。
设置有传感器,使得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传感器传输信号至中央处理器内部,并通过信号发射器进行快速报警,避免了现有的电梯在发射故障后需要人工报警的情况,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可快速到达维修电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2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底声光报警器支架
- 下一篇: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