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4735.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3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崔淑英;叶建良;秦绪文;冯起赠;刘春生;陈晓林;牛庆磊;陈根龙;秦如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E21B10/26 | 分类号: | E21B10/26;E21B7/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6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体 保径段 导正 过渡段 钻头 浆槽 造斜 下套管 泥浆 孔段 修孔 大端 本实用新型 加重钻杆 孔底沉渣 孔底清渣 螺杆马达 直径匹配 不规则 大流量 大曲率 可回收 连接段 流入孔 凸出的 外圆周 坐封器 均布 孔口 锐棱 套管 通透 外廓 下端 小端 中段 轴向 钻孔 修整 匹配 携带 | ||
一种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设有轴向通透的通浆孔,引导钻头由钻头体和位于钻头体上部的连接段构成,钻头体的下端为外廓为球面的导正端,钻头体的中段为圆柱形的保径段,保径段的半径大于导正端的半径,导正端与保径段间设有圆锥形的过渡段,过渡段的小端半径与导正端的半径匹配,过渡段的大端直径与保径段的直径匹配,在钻头体的外圆周上均布返浆槽。本实用新型与螺杆马达、加重钻杆及可回收坐封器配合使用,可将套管引导、导向下入大曲率造斜孔内;通浆孔可将泥浆经钻头体流入孔底,孔底沉渣被大流量的泥浆携带经返浆槽上返至孔口,完成孔底清渣;返浆槽的修孔锐棱可起到修孔作用,可将钻孔不规则的地方尤其是凸出的位置进行修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质钻进的钻头,特别是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
背景技术
目前非开挖及定向井领域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处理孔内事故进行造斜、铺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时不影响地面交通、建筑等而进行造斜等。造斜孔段下套管与常规方式不同,常规套管的下入方式是在套管下端直接与浮靴的上端连接,浮靴多为圆柱形,其前端为半圆形,浮靴在套管下入中为其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常规结构只适用于垂直井及小曲率造斜孔的套管下入,对于大曲率的造斜孔,浮靴则无法引导套管发生弯曲并进入造斜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大曲率造斜孔段的引导套管下入的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具有导向、修孔、清渣等功能的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设有轴向通透的通浆孔,所述引导钻头由钻头体和位于钻头体上部的连接段构成,钻头体的下端为外廓为球面的导正端,钻头体的中段为圆柱形的保径段,保径段的半径大于导正端的半径,导正端与保径段间设有圆锥形的过渡段,过渡段的小端半径与导正端的半径匹配,过渡段的大端直径与保径段的直径匹配,在钻头体的外圆周上均布返浆槽。
上述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所述钻头体还设有防卡段,防卡段位于连接段与保径段之间,防卡段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防卡段的大端直径与保径段匹配,防卡段的小端直径大于连接段的直径。
上述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所述返浆槽的截面形状为L形,返浆槽与保径段圆柱面相交且槽面与圆柱面夹角小于90度的交线构成修孔锐棱。
上述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所述返浆槽的上端位于防卡段中部、下端延伸至过渡段的下部。
上述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返浆槽的数目为2-8个。
上述用于造斜孔段下套管的引导钻头,所述连接段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连接段上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大曲率造斜孔时引导下套管的问题而设计,所述引导钻头与螺杆马达、加重钻杆及可回收坐封器配合使用,可将套管引导、导向下入大曲率造斜孔内,替代浮靴,完成浮靴无法实现的操作。所述引导钻头设置的通浆孔可将泥浆经钻头体流入孔底,孔底沉渣被大流量的泥浆携带经返浆槽上返至孔口,完成孔底的清渣作用;此外,返浆槽的修孔锐棱可起到修孔作用,可将钻孔不规则的地方尤其是凸出的位置进行修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为:1、连接段,2、防卡段,3、保径段,4、过渡段,5、导正端,6、返浆槽,6-1、修孔锐棱,7、通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4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挖钻头斗顶与筒体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竖向补偿搅拌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