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6306.0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7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穆罕默德·奥马尔·法鲁克;迪恩·M·贾拉迪;S·M·伊斯坎德尔·法鲁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806 | 分类号: | B60N2/806;B60N2/64;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位置 升高位置 座椅框架 本实用新型 可调节头枕 座椅靠背 座椅组件 安全带 引导件 束带 可操作地 外表面具 移动 邻近 覆盖 | ||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包括:座椅框架;外表面,至少部分地覆盖座椅框架;可调节头枕,可操作地连接至座椅框架,并且相对于座椅框架具有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以及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在外表面下方连接至可调节头枕,并且相对于邻近安全带束带引导件的外表面具有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其中,将可调节头枕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使安全带束带引导件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以及车辆,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可调节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其在车辆中的座椅组件的乘员上方引导安全带束带。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座椅组件包括具有可调节头枕的座椅靠背以及被配置为将座椅组件的乘员固定在座椅组件内的安全带束带。座椅靠背有时包括安全带束带引导件,以在乘员上方适当地引导安全带束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以及车辆,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包括:座椅框架;外表面,至少部分地覆盖座椅框架;可调节头枕,可操作地连接至座椅框架,并且相对于座椅框架具有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以及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在外表面下方连接至可调节头枕,并且相对于邻近安全带束带引导件的外表面具有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其中,将可调节头枕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使安全带束带引导件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调节头枕还包括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将可调节头枕可操作地连接至座椅框架,支撑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表面下方;其中,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可操作地连接至可调节头枕的位于外表面下方的支撑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全带束带引导件还包括设置在外表面上方的安全带束带接触部分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表面下方、附接至安全带束带接触部分的延伸部分;其中,安全带束带引导件的延伸部分可操作地连接至可调节头枕的位于外表面下方的支撑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器支架,设置在外表面下方,将安全带束带引导件的延伸部分可操作地连接至可调节头枕的支撑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支撑托架,附接至座椅框架,支撑托架支撑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其中,与连接器支架相比,支撑托架设置为更靠近安全带束带接触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释放机构,将连接器支架可释放地连接至可调节头枕的支撑元件;释放机构包括:连接状态,在连接状态下,释放机构将支撑元件可操作地连接至连接器支架;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支撑元件不可操作地连接至连接器支架;以及可操纵闩锁部分,设置在外表面上方,可操纵闩锁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座椅组件的乘员操纵释放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或释放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释放机构还包括:连接器,连接至可操纵闩锁部分,连接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表面下方;旋转弹簧,包括附接至可调节头枕的支撑元件的基部、从基部延伸并且形成与连接器的可操作连接的第一臂以及从基部延伸的第二臂,其中,使用可操纵闩锁部分将释放机构操纵至释放状态使旋转弹簧的第一臂不可操作地连接至连接器支架,并且将可调节头枕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不会使安全带束带引导件从降低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旋转弹簧是弹簧偏置的,使得如果可调节头枕处于降低位置并且可操纵闩锁部分不使释放机构处于释放状态,则使旋转弹簧的第一臂与连接器支架可操作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果可调节头枕处于升高位置并且安全带束带引导件处于降低位置,并且如果可操纵闩锁部分未将释放机构操纵至释放状态,那么将可调节头枕移动到降低位置使第一臂可操作地连接至连接器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6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