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8121.9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08 | 分类号: | B05C1/08;B05C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3012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槽 滚筒 毛毡垫 固定架 环形槽 活动板 本实用新型 并排放置 上漆装置 涂覆组件 铜线 涂漆机 涂漆 连接固定架 间隔分布 可旋转的 旋转马达 可升降 圆弧面 浸没 上端 下端 穿过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漆槽和涂覆组件,漆槽底部设有线漆,漆槽内设有可旋转的滚筒,滚筒下端浸没在线漆内,滚筒上端延伸至漆槽外侧,滚筒一端穿过漆槽连接有旋转马达,滚筒上呈间隔分布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的截面为V形,环形槽底部设有圆弧面;所述涂覆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靠近漆槽一侧设有限位管,固定架上并排放置有多个下毛毡垫,下毛毡垫上方设有可升降的活动板,活动板两端连接固定架,活动板底部设有与下毛毡垫配合的上毛毡垫。本实用新型具有涂漆成本低、工人劳动强度小和涂漆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漆机辅助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涂漆机对铜线的涂漆方式是先通过毛毡对油漆进行吸附,再将铜线穿过毛毡的缝隙中,使毛毡能够将油漆涂覆在铜线表面。但这种毛毡吸附的方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漆,并且大部分油漆在吸附后会储存在毛毡内无法被有效利用,只有靠近铜线位置的毛毡才能够对铜线进行涂漆,从而造成涂漆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并且毛毡在长期吸附油漆后还会形成固化,需要工人定期的对毛毡进行更换,且每次更换后都需要重新穿线,导致工人劳动强度的提高和涂漆成本的增加。此外,毛毡涂覆的方式还会随着涂覆时间的增加造成铜线漆膜厚度的逐渐变薄,涂漆稳定性较差。因此,现有的涂漆机存在涂漆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和涂漆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它具有涂漆成本低、工人劳动强度小和涂漆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漆槽和涂覆组件,漆槽底部设有线漆,漆槽内设有可旋转的滚筒,滚筒下端浸没在线漆内,滚筒上端延伸至漆槽外侧,滚筒一端穿过漆槽连接有旋转马达,滚筒上呈间隔分布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的截面为V形,环形槽底部设有圆弧面;所述涂覆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靠近漆槽一侧设有限位管,固定架上并排放置有多个下毛毡垫,下毛毡垫上方设有可升降的活动板,活动板两端连接固定架,活动板底部设有与下毛毡垫配合的上毛毡垫。
前述的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中,所述环形槽的上开口宽度为2mm,环形槽的深度为2~3mm。
前述的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中,所述下毛毡垫和上毛毡垫相互贴合。
前述的涂漆机用铜线上漆装置中,所述固定架两侧设有导轨槽,活动板两侧设有位于导轨槽内的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滚筒和漆槽的配合可以将漆槽底部的线漆随滚筒的旋转填充至环形槽内,并使环形槽内的线漆旋转至顶部时与铜线表面接触,从而实现对铜线的涂漆工作;铜线在涂漆后穿过相互贴合的上毛毡垫和下毛毡垫,使上毛毡垫和下毛毡垫可以对铜线表面的漆膜进行擦拭,从而得到所需的漆膜厚度;由于在涂覆后的线漆可随环形槽继续旋转并完成后续涂漆工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对线漆的利用率,并减少线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涂漆成本;并且由于线漆在涂覆过程中的损耗较小,使工人可以降低对线漆的补充频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活动板和上毛毡垫的配合,使工人可以根据对铜线的涂覆效果来调节上毛毡垫的位置,从而提高对漆膜的涂覆效果和涂覆稳定性;由于上毛毡垫和下毛毡垫在工作时不会随走线长度的增加造成其表面线漆含量的变化,使本实用新型在长期使用后能够进一步保持对铜线的涂漆稳定性;并且毛毡内的线漆含量要小于完全吸附后的毛毡,从而能够延长毛毡的固定时间,从而减少了工人对毛毡的更换频率,进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槽和限位块配合可以使活动块在升降过程中保持自身的水平,使各铜线在涂覆时能够保持均匀统一的涂覆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涂漆稳定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涂漆成本低、工人劳动强度小和涂漆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郎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8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