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光学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5511.2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景亮;丁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策光电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9 | 分类号: | G02F1/09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面 透光面 增透膜 透光 本实用新型 二氧化锆膜 晶体本体 平行设置 新型光学 光洁度 复合 插入损耗 二氧化锆 光学晶体 呈柱状 插损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学晶体,包括呈柱状的晶体本体,晶体本体具有第一透光面、第二透光面和形成在第一透光面与第二透光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以及第四连接面,第一透光面与第二透光面相对设置,第一透光面上复合有第一增透膜,第二透光面上复合有第二增透膜,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平行设置,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平行设置,第一透光面与第二连接面垂直,第一增透膜为二氧化锆膜,第二增透膜为二氧化锆膜,第二透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夹角在10‑11°。采用本实用新型,增透膜选用二氧化锆增透膜,第二透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夹角在10‑11°,整个光学晶体具有光洁度好、插损好、插入损耗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学晶体。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总是存在许多原因产生的反向光,而为了保证正向传输的光信号能够合成为间距很小的平行光束耦合到光纤纤芯内,反向传输的光信号因向不同的方向折射分开成一个很大的角度而无法进入光纤纤芯中,就有必要设计一种光纤隔离器。如CN204945528 U,名称为“一种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包括磁环、法拉第旋转器、第一楔角片、第二楔角片、第一光纤准直器和第二光纤准直器,所述法拉第旋转器设置在磁环内,第一楔角片安装在磁环内位于法拉第旋转器的左侧,第二楔角片安装在磁环内位于法拉第旋转器的右侧,第二楔角片的晶轴相对于第一楔角片呈45°夹角,第一光纤准直器设置在磁环外部的左侧端,第二光纤准直器设置在磁环外部的右侧端。
上述专利中的楔角片的光传输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光传输效果的新型光学晶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光学晶体,包括呈柱状的晶体本体,晶体本体具有第一透光面、第二透光面和形成在第一透光面与第二透光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以及第四连接面,第一透光面与第二透光面相对设置,第一透光面上复合有第一增透膜,第二透光面上复合有第二增透膜,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平行设置,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平行设置,第一透光面与第二连接面垂直,所述第一增透膜为二氧化锆膜,所述第二增透膜为二氧化锆膜,所述第二透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夹角在1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晶体本体为铌酸锂晶体或者钒酸钇晶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增透膜的厚度为290至310um,所述第二增透膜的厚度为290至31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间距在1.25-1.28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增透膜选用二氧化锆增透膜,第二透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的夹角在10-11°,整个光学晶体具有光洁度好、插损好、插入损耗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离器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离器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楔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策光电股份公司,未经福建中策光电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5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回旋介质材料的电磁波单向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