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石长期蠕变作用下细观测量自动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4695.2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5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典森;陈卫忠;亓宪寅;于洪丹;贾善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6 | 分类号: | G01N3/06;G01N3/28;G03B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朱昀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支座 自动跟踪系统 高度可调节 底部支座 控制系统 蠕变作用 细观图像 观测量 观光 岩石 相机 采集试验 相机连接 上表面 转动 采集 移动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石长期蠕变作用下细观测量自动跟踪系统,系统包括:底部支座,其上表面为水平的工作面;定位支座,其底部以可沿所述工作面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高度可调节;用以采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细观图像的细观光学相机,其以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高度可调节;控制系统,其与所述细观光学相机连接,每隔设定时间,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细观光学相机采集所述试样的细观图像。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实验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石长期蠕变作用下细观测量自动跟踪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大量交通、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兴建,在这些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工程常遇岩石大变形问题。在外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具有节理和裂隙的岩体其应力、应变和破坏形态会不断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蠕变特性,岩石的这种蠕变特性常导致工程失稳破坏,对工程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随着地下工程深度不断增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更高,高温、高地应力、高渗透水压伴随施工扰动,岩体变形特性更为复杂,因此,针对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逐渐成为广大工程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层不不穷,更有诸多关于蠕变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的改进。
2015年1月,公开号为CN 107941614 A的中国专利申请《基于细观组构模拟的岩石蠕变性质预测方法》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细观组构模拟的岩石蠕变性质预测方法,先通过试验得到每种单矿物岩石的蠕变性质,再根据岩石中各种矿物组成的比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多矿物岩石整体蠕变力学性质。
2018年4月,公开号为CN 104280299 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岩石裂隙蠕变试验系统》中提供了一种岩石裂隙蠕变试验系统,能够考虑岩石裂隙的蠕变特性以及渗流的问题。
2018年6月,公开号为CN 108120643 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岩石多场耦合蠕变试验装置》中提出一种岩石多场耦合蠕变试验装置,可以解决岩石在温度-流体-应力-化学多种耦合场共同作用下,岩石试件所处的环境参量保持长期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蠕变试验,保证装置密封效果好、试验过程稳定、实验数据精度高、应用范围广且适应性好。
以上试验装置或试验方法为岩石蠕变性质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岩石蠕变的测量基本都是基于间接方法获得,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试验误差,同时对于蠕变过程中的试样长期变形特性,尤其是试样细观层面的变形监测研究,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对于揭示岩石的蠕变机理仍缺乏直接试验数据的支撑。尤其是现有技术中,岩石蠕变试验历经时间很久,有时需要几年时间,在这一阶段过程中,试样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形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实际监测的试样部分严重偏离试样所需要监测的目标部分,不能满足对于蠕变监测应该是同一部分的长期跟踪监测过程的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岩石长期蠕变作用下细观测量自动跟踪系统,解决岩石长期蠕变过程中无法精确调焦,细观自动跟踪测量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石长期蠕变作用下细观测量自动跟踪系统,包括:
底部支座,其上表面为水平的工作面;
定位支座,其底部以可沿所述工作面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高度可调节;
用以采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细观图像的细观光学相机,其以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高度可调节;
控制系统,其与所述细观光学相机连接,每隔设定时间,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细观光学相机采集所述试样的细观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4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