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良次品自动分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4504.2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0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何茂水;马益金;崔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8;B07C5/34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品 电池 分流系统 封口电池 自动分离机构 本实用新型 分离机构 分流 良品 电池生产过程 高度检测系统 电池生产线 良品排出口 记忆识别 排出系统 全自动化 有效促进 中转系统 分流口 机构能 检测 送出 自动化 监测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良次品自动分离机构。该机构按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电池送出方向,依次包括电池高度检测系统1、CCD检测系统2以及良次品分流系统3;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3能将良品和次品分流;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3的电池分流口处设置有良品排出口7和次品排出系统4。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能对生产线的封口电池成品进行高度监测,并还通过CCD检测把控,有效提高了封口电池成品的良品把控;而且该分离机构为自动化分离机构,节约人力,检测质量高效,有效促进电池生产线的全自动化;同时,通过PLC控制器的记忆识别自动分流封口电池次品,并设置相应的中转系统,能有效避免识别误差,提高分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良次品自动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作为持续供能的电能载体,具有优异的性能。随着微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小型电子设备逐渐增多,其在几十年的发展后仍将继续保持高的生产需求。因此,如何加大锂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及提高生产效率将是更好地满足需求的突破口。
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注液后的锂电池需要进行包括封口的步骤。现有的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封口的操作均采用冲压式的封口方式。该封口方式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误差或者仪器精密度问题导致电池封口出现破损,或者封口质量不佳,出现封口不严密及封口畸形等现象。因此,在电池封口过程中,为避免封口后的电池次品进入流水线,影响产品整体出线质量,需要专门对封口后的电池进行检测并对良次品进行分离,以保障出线产品的质量。在检测分离过程中,如果采用人工操作,将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同时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较大主观或客观误差,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生产效率整体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良次品自动分离机构。该自动分离机构为适用于对封口后的电池进行良次品分离的检测分离机构,通过在电池生产线上设置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检测系统及高度检测系统,有效对生产出的电池成品进行严格监控,并且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良品和次品的分离,提高封口电池成品的良品把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良次品自动分离机构,按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电池送出方向,依次包括电池高度检测系统、CCD检测系统以及良次品分流系统;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能将良品和次品分流;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的电池分流口处设置有良品排出口和次品排出系统。
优选的,所述电池高度检测系统、CCD检测系统、良次品分流系统、良品排出口和次品排出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均为相互外切的圆弧形输送轨道;其中,各系统的圆弧形轨道相互外切为:所述电池高度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外切于所述CCD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入口,所述CCD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外切于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入口,所述良次品分流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按电池送出方向依次外切于次品排出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的入口及良品排出口的电池输送轨道的入口。
更优选的,所述电池高度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入口外切于电池生产线上电池封口机构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
更优选的,所述CCD检测系统和良次品分流系统之间还设置有检测电池送出系统,所述检测电池送出系统包括检测电池送出盘及检测电池送出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所述检测电池送出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外切于CCD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和良次品分流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入口;所述检测电池送出盘能携带完成检测后的电池经所述检测电池送出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由CCD检测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出口处转移送出至良次品分流系统的电池输送轨道入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4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喇叭气隙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极片正反表面缺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