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0266.5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1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阳;程志伟;黄宏成;陈恺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系统 人脸识别 汽车 计算与控制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 本实用新型 感知模块 个性化服务系统 可靠性和实用性 算法训练模式 外部控制模块 存储模块 电源模块 计算模块 解锁模式 内部控制 汽车领域 人脸采集 解锁 兼容 共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涉及汽车领域,所述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包括感知模块、执行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计算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感知模块、所述执行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包括存储模块、计算模块、外部控制模块、内部控制模块;所述汽车解锁方法包括算法训练模式、人脸采集模式、汽车解锁模式。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兼容共享汽车和车辆个性化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扩大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半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出行更加便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共享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纷纷出现,使得人们对汽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有了极大的需求;汽车门锁系统是汽车安全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子系统,通常的汽车解锁是指利用解锁器对汽车车锁或点火开关进行解锁,以打开车门或启动汽车的过程。目前,汽车解锁方案包括机械钥匙解锁、电子钥匙解锁、无钥匙进入/启动等。
机械钥匙解锁的解锁器为机械钥匙,通过将钥匙插入锁孔旋转实现解锁;电子钥匙解锁的解锁器为电子钥匙,通过发射特定的无线电信号控制汽车上的解锁元件实现解锁;使用时,用户需按下特定的按键以发出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实现相应的功能;无钥匙进入/启动是一种特殊的电子钥匙解锁,当电子钥匙与汽车上的接收器距离小于规定阈值时,汽车就会自动解锁,用户仍需随身携带电子钥匙,但无需手动按下按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中,大多以电子钥匙解锁或无钥匙进入/启动作为主解锁方案,以机械钥匙解锁作为备用解锁方案。
上述解锁方案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存在着如下不足:解锁时必须随身携带解锁器,当遗忘或遗落解锁器时,无法打开车门或启动汽车;当解锁器遗落在汽车内部时,无法打开车门或启动汽车;解锁器是汽车解锁的优先凭证,解锁器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常常导致汽车的失窃;车辆难以仅根据解锁信息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更换解锁凭证需要耗费的资源较大;较难兼容新兴的共享汽车。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可以不用随身携带解锁器,不仅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还能够有效兼容共享汽车和车辆个性化服务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可以不用随身携带解锁器,不仅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还能够有效兼容共享汽车和车辆个性化服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包括感知模块、执行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计算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拍摄人脸图像并将拍摄到的人脸图像作为人脸输入图像传送给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汽车门锁解锁装置、后备箱解锁装置和汽车启动解锁装置相连,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的动作指令,并依据接收到的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的所述动作指令驱动汽车门锁解锁装置、后备箱解锁装置或汽车启动解锁装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传送的信息,并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输出,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知模块、所述执行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进行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感知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提供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0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