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0266.5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1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阳;程志伟;黄宏成;陈恺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系统 人脸识别 汽车 计算与控制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 本实用新型 感知模块 个性化服务系统 可靠性和实用性 算法训练模式 外部控制模块 存储模块 电源模块 计算模块 解锁模式 内部控制 汽车领域 人脸采集 解锁 兼容 共享 | ||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模块、执行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计算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拍摄人脸图像并将拍摄到的人脸图像作为人脸输入图像传送给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执行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汽车门锁解锁装置、后备箱解锁装置和汽车启动解锁装置相连,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的动作指令,并依据接收到的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的所述动作指令驱动汽车门锁解锁装置、后备箱解锁装置或汽车启动解锁装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传送的信息,并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输出,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知模块、所述执行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进行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感知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提供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包括存储模块、计算模块、外部控制模块、内部控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的控制,用于接收、存储和发送用户设置信息、参考图像、算法参数和运行日志,所述参考图像包括人脸识别参考图像、活体识别参考权重文件;所述计算模块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的控制,所述计算模块包括图像处理子模块、人脸识别子模块、活体识别子模块;所述图像处理子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人脸输入图像,得到预处理人脸图像;所述人脸识别子模块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的控制;所述活体识别子模块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的控制,在训练模式时,用于对所述预处理人脸图像进行真假人脸图像分类的识别,从而得到所述活体识别参考权重文件,并将所述活体识别参考权重文件发送给所述存储模块,在工作模式时,所述活体识别子模块对所述预处理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将活体识别的对比结果传送给所述外部控制模块;所述外部控制模块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的控制,接收所述计算模块发送过来的所述对比结果,依据所述对比结果控制所述执行模块、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内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传送过来的所述用户设置信息,并依据所述用户设置信息进行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内部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所述视觉传感器被配置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或单目相机与3D结构光传感器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传感器包括车门解锁传感器、后备箱解锁传感器、启动解锁传感器,所述车门解锁传感器设置于汽车的前面和后门的上沿或悬挑在车窗内侧;所述后备箱解锁传感器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上沿或悬挑在车窗内侧;所述启动解锁传感器设置于主后视镜镜面偏驾驶员一侧或前挡风玻璃驾驶员前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的信息存储位置被配置为本地车辆端存储、远程服务器端存储或本地车辆端与远程服务器端双重存储这三种存储模式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输入子模块、显示子模块,所述输入子模块被配置为按键、旋钮、触控屏幕或语音输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显示子模块被配置为触控屏幕或喇叭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子模块和所述活体识别子模块均配置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解锁传感器和后备箱解锁传感器被配置为与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侧向传感器共用,所述启动解锁传感器被配置为与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共用;所述输入子模块和所述显示子模块被配置为与汽车中控系统共用;所述计算与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与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共用微处理器系统;所述电源模块被配置为采用车身自带的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02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