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396915.9 | 申请日: | 201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7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江威利微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3/00 | 分类号: | H02K13/00;H01R39/3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4 | 代理人: | 田小红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刷 碳刷结构 本实用新型 电机用 凹台 倒角 长方体结构 结构对称 前端位置 上下两侧 左右两侧 换向器 结合处 凹入 减小 磨擦 火花 电机 噪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碳刷本体;所述碳刷本体的后端设有导线;所述碳刷本体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以及碳刷本体前端位置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凹台与碳刷本体的在凹入结合处设有第二倒角;本实用新型碳刷结构设计可减小与换向器的接触磨擦面积,提高电机初始阶段性能的稳定性、降低火花、改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碳刷的结构大部份是长方体形状,特别是前端位置碳刷端面与换向器的接触磨合面积大,对于一些质量要求高的电机难于解决火花大、噪音大、性能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机工程师特定对碳刷进行了相应的结构形状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小与换向器接触面积,降低磨擦阻力,有利于提高电机初始阶段性能的稳定性、降低火花、改善噪音的新型碳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碳刷本体;所述碳刷本体的后端设有导线;所述碳刷本体的后端面上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台阶位;所述导线种入台阶位内;所述碳刷本体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以及碳刷本体前端位置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凹台与碳刷本体的在凹入结合处设有第二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1,所述碳刷后端的台阶位高度D尺寸为0.1至5.0mm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2,所述碳刷本体前端左右两侧凹台的深度B1和B2的尺寸分别是碳刷本体总宽度A的5%至40%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3,所述碳刷前端左右两侧凹台长度C尺寸为0.5至15.0mm范围。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倒角为斜角、圆弧、齿形或直角。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倒角为斜角、圆角或直角。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碳刷本体设置两个且与换向器垂直对中安装,使得两个碳刷本体前端面分别对中接触在换向器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碳刷本体安装于碳筒内,碳刷后端导线穿有压缩弹簧,导线焊接于碳筒尾部舌头中间位置。碳筒尾部舌头及两侧挡片闭合后形成碳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碳刷本体的前端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从而可以减少碳刷本体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的磨擦阻力也相对减小,有利于电机初始阶段的性能稳定性、降低火花、改善噪音,对一些质量要求高的电机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的设计使得碳刷本体的结构更加优化,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碳刷本体与碳筒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对应说明书附图1,图1中的左侧为后端,右侧为前端,上侧为右,下侧为左为标准,其余方位词以该方位作为参照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江威利微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江威利微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6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