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控湍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4393.0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银;林雅岚;张静;郭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18 | 分类号: | B01J8/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取热器 反应器 分组件 旋风分离组件 湍床 温控 本实用新型 物料回流 物料入口 烟气出口 灰渣 裙座 支架 高温气体入口 氧化还原反应 螺旋排料机 顶部设置 内壁连接 下部侧壁 测温器 观察口 控温 流化 脱碳 外壁 储存 伸出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湍床反应器。其利用有效的温控手段,促使流化湍床反应器内部储存并反应部分灰渣,回流至快床反应器进行控温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灰渣脱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于裙座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物料入口和烟气出口,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回流管和螺旋排料机,物料回流管伸出于裙座外,外壁上设置有火监观察口和测温器;壳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高温气体入口,壳体内设置有快分组件、旋风分离组件和内取热器,内取热器设置于快分组件和旋风分离组件下部,旋风分离组件的入口和快分组件的烟气出口连接,快分组件的上部与物料入口连接,所述的内取热器设置于取热器支架上,取热器支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湍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煤气化灰渣包括粗渣(气化炉渣)和细渣(黑水滤饼)两部分,灰渣成分与气化原料煤灰分含量、组成及气化工艺等相关,主要为SiO2、Al2O3、CaO和残余碳等。粗渣的成分与锅炉灰渣相似,可以同锅炉灰渣一并利用,作为建材、建工、道路及回填工程等掺混原料。煤化工企业煤气化后废渣中会产生大量的粗、细渣,其中细渣含碳量较高,一般能达到20%以上,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会将这部分废渣直接抛弃,堆放于自然界。这样会使这部分含碳量较高的灰渣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这一污染问题已是煤化工企业迫在眉睫的事。
近年来,我国的水煤浆制备技术和燃料技术发展很快,并达到了国际水平,先后完成了动力锅炉、电厂锅炉、轧钢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窑等炉窑燃用水煤浆的工程试验。在环保产业的高科技领域,我国的大部分技术、产品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水煤浆是一个例外,中国的水煤浆技术优先于国外,这种新能源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处理主要有两道路,一是将渣水送往浮选装置,利用重介和悬浮分离技术得到精矿和尾矿,将精矿直接作为原料煤供气化装置使用;二是洗煤厂压滤机压滤后直接送热电锅炉使用煤供气化装置使用,这两条路均为回炉利用,灰渣最后将直接填埋或者铺路。
气化灰渣处理技术是将废渣直接变废为宝,脱碳后的灰渣可直接用于建材,余热也可回收利用。这将是以后水煤浆气化灰渣处理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湍床反应器,其利用有效的温控手段,促使流化湍床反应器内部储存并反应部分灰渣,回流至快床反应器进行控温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灰渣脱碳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控湍床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设置于裙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物料入口和烟气出口,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回流管和螺旋排料机,所述的物料回流管伸出于裙座外,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火监观察口和测温器;壳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高温气体入口,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快分组件、旋风分离组件和内取热器,内取热器设置于快分组件和旋风分离组件下部,所述的快分组件和旋风分离组件的底部连接有降料管,降料管的底部设置于翼阀,旋风分离组件的入口和快分组件的烟气出口连接,快分组件的上部与物料入口连接,所述的内取热器设置于取热器支架上,取热器支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衬里。
所述的火监观察口设置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性强;可通过观察口观察内部的反应情况;
2) 本实用新型在反应器中反应,能够有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有效脱碳的同时,充分利用脱碳氧化反应过程的热能,用来生产中压蒸汽和低压蒸汽,利用蒸汽进行发电或供热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4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