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64582.1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张鹏;宋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焦天雷 |
地址: | 2012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部 连接固定板 水平固定板 竖直 固定装置 竖直壳体 隔热壁 流道 本实用新型 中心轴 同轴 中心对称结构 环境试验 绝热结构 流道壳体 热变形量 上下设置 应力损伤 钢结构 冷热量 热变形 共振 减小 外部 | ||
1.一种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固定板、第二连接固定板、绝热结构、第一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和外壳;
第一连接固定板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板和设置在第一水平固定板上的第一凸部,第二连接固定板包括第二水平固定板和设置在第二水平固定板上的第二凸部,绝热结构包括竖直隔热壁、竖直隔热壁顶端的第三凸部和竖直隔热壁底端的第四凸部,外壳包括竖直壳体、竖直壳体顶端的第五凸部和竖直壳体底端的第六凸部;
第一连接固定板和第二连接固定板上下设置,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竖直方向同轴,将该同轴命名为中心轴,流道固定装置以中心轴形成中心对称结构;
该中心对称结构其中一侧包括,竖直隔热壁与第一凸部相邻并形成配合,第三凸部与第一水平固定板相邻并形成接触,第五凸部插入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之间与竖直隔热壁形成接触,第一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设置在竖直隔热壁、第四凸部、第五凸部和竖直壳体之间,第四凸部插入第五凸部和第六凸部之间与竖直壳体形成接触,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设置在第四凸部、第六凸部和竖直壳体之间,第六凸部与第二凸部和第二水平固定板相邻并形成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无接触,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缓冲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腔是密闭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与竖直隔热壁、第四凸部、第五凸部和竖直壳体均相邻并形成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穿过所述缓冲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与第四凸部、第六凸部和竖直壳体相邻并形成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凸部与第一水平固定板和第四凸部相邻并形成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的高度小于等于竖直隔热壁高度,第一凸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凸部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凸部的高度小于第六凸部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的宽度等于第二凸部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六凸部的高度大于第五凸部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六凸部的高度等于第四凸部高度和竖直隔热壁厚度之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固定板和第二水平固定板长度相等。
14.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固定板连接流道壳体,第二水平固定板连接其他固定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热结构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12W/(m*K),拉伸强度大于100MPa的低导热高强度材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和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为高弹性材质制造,或第一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和第二减振热变形补偿结构被制造为高弹性结构,其弹性模量小于0.01G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645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顶龙骨试验架
- 下一篇:单体换热器性能试验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