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桩及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5261.2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9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良;张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贴合部 贴合 贴合组件 正面设置 机器人 背面 本实用新型 机器人本体 发生位置 相对设置 移动充电 有效对接 安装区 偏移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其中,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贴合组件;贴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第一基体的背面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贴合部,第二基体的背面用于与待安装区固定连接,第二基体的正面设置有与第一贴合部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及机器人,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相贴合,从而将充电桩本体固定在待安装区内,充电桩不会轻易发生位置偏移,保证了机器人本体与充电桩的有效对接。另外,当需要移动充电桩的安装位置时,只需要将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分离即可,操作方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也广泛。智能机器人通常以电能作为能源基础,因此在电能消耗后需及时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充电。
为了方便对其充电,机器人本体一般配置有充电桩,充电桩上设置有充电端口,该充电端口能够与机器人本体上的端口配合,从而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中,充电桩一般预先放置于待安装区内,待安装区可以为房间内的某一固定位置,其周围一定范围内需要没有任何遮挡。当机器人本体的电能不足时,机器人本体可以回到充电桩的位置进行充电。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放置在待安装区内,很容易因为外力作用发生位置偏移,使得机器人的端口与充电桩的充电端口对接失败,机器人无法及时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本体的端口与充电桩的充电端口容易对接失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贴合组件;所述贴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背面与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二基体的背面用于与待安装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体的正面设置有与第一贴合部相贴合的第二贴合部。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所述第一贴合部为均布在所述第一基体的正面的圆毛,所述第二贴合部为均布在所述第二基体的正面的勾刺;或,所述第一贴合部为均布在所述第一基体的正面的勾刺,所述第二贴合部为均布在所述第二基体的正面的圆毛。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的正面的多个蘑菇状搭扣,所述第二贴合部包括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正面的多个蘑菇状搭扣,所述第一基体上的蘑菇状搭扣与所述第二基体的蘑菇状相互嵌入卡合。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第一基体的背面和所述第二基体的背面均设置有胶粘层。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第一基体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面,所述第二基体用于固定在地面上。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第一基体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二基体用于固定在墙面上。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用于固定在所述墙面的踢脚线上。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贴合组件的顶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45cm,所述贴合组件的高度尺寸大于30mm且小于35mm,所述贴合组件的宽度尺寸大于100mm且小于160mm。
如上所述的充电桩,其中,所述贴合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贴合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用于为所述机器人本体充电的充电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PS冷启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弹匣式手机备用电池